谈到深圳2024年的人才工作,最先浮现在脑海的,应是一串闪闪发光的名字。
2024年,从年头到年尾,从薛其坤到颜宁……我们看到了一批来自深圳的顶尖人才大放异彩,他们接连斩获世界大奖,为国争光,为深圳长脸。
深圳是全球人才实现梦想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千千万万人才带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热情、追逐梦想的渴望与决心、求是创新的态度和追求,与深圳一起前进奔跑、拔节向上,让深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创新活力的人才之城。
顶尖人才越来越多汇聚鹏城
创新构建面向创新高端人才的“引凤筑巢”机制,“一事一议”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包”,给予顶尖人才“顶级支持”,实施杰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对具有成长为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提供长期稳定经费支持……
顶尖人才越来越多地汇聚鹏城,在这片创新创造的沃土“逐梦”“圆梦”。
过去一年,深圳群星闪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院士领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院士获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荣获2025年度“IEEE社会基础设施创新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系全球5名获奖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院长戴建岗教授获2024年约翰·冯·诺依曼理论奖,该奖项是运筹学和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深圳大学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巴里·马歇尔教授荣获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深圳大学为首要合作机构),诺奖得主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荣誉所长托马斯·萨金特获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此外,深圳2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26项国家科技奖、创历史新高。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让科技人才潜心创新放手去干
过去一年,深圳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贡献、能力等为导向,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致力创新的评价制度,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针对不同类别的创新活动,深圳形成符合其特点的评价指标,促进科技人才潜心投入科研和创新。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立对标国际一流高校的职称晋升制度,聚焦教学科研水平评价,重点考察学术贡献和影响力,不简单地把人才“帽子”、论文数量、承担项目和获奖等作为限制性条件和直接依据。
又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推行以“代表性成果”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为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探索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经理人制改革,赋予项目经理人项目选题、团队组织、经费分配、成果转化等权限,做到“让科学家说了算”,为人才投身创新创造提供最好条件、最宽松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还持续实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项目,突出“0-1”的创新突破和“领跑”的示范效应,发掘、掌握、总结、推广一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成果,进一步激发全市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活力,推动深圳持续提升人才之城的魅力和创新活力。
加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2024年8月,在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一周年之际,广东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建成使用。驿站采取“分布式建设、综合性服务”模式,在河套合作区内构建“1+N”国际人才服务载体矩阵,打造10分钟半径国际人才服务圈。其中,“1”指河套国际人才驿站,承担人才招引、政策宣讲、人才安居、国际互联网访问等功能;“N”则包括多个国际人才特色服务阵地,目前涵盖政务服务分站、法律服务分站、创新创业服务分站、休闲阅读分站、人才安居服务分站、会议服务分站等,形成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目前,驿站已吸引13所全球前二十名校校友会和2家专业机构入驻,常态化举办“院士讲坛”等活动,服务人才超5000人。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的建成使用是深圳加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深圳扎实推进“三个更加”人才新政落地见效,实施顶才汇、企才汇、创才汇、青才汇项目,为引进各类人才提供针对性一揽子政策包,让深圳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出台全球人才汇聚项目、引进特聘人才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项目,不断完善市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体系,支持教育、科创、工信、卫生、文化等各领域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出面向全球的高层次人才举荐制、直认制、境外人才为深工作办法和高层次人才综合评价咨询委员会工作办法等政策措施,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鹏城优才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让人才近悦远来的服务生态。
目前,深圳全市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2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人,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不断增强。
南方+记者 崔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