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广东发布新一批优秀医药成果,40个项目入选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1月12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举行。

1月12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举行。

1月12日,一场特殊的“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在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现场,来自各大医院的医生化身“创业者”,向投资机构代表推介前沿科研项目和成果。会上,全省40项优秀医药成果正式公布,12项优秀成果与转化合作企业签约。

为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点赞!(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有适当删减)(可多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治疗肾脏纤维化1.1类新药ACT004的研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产即时可视化电阻抗肺功能成像设备研发及临床应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标记诊断技术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复杂性肝癌数字智能化微创外科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JNT引导OGT-overlap吻合在术中的应用 深圳市人民医院:含多粘菌素的组合物在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SMART互动式Al认知早筛系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折复位智能化机器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可穿戴远程多模态房颤监护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道病原体个体化核酸诊断技术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MRSA感染/定植新筛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腔镜手术器械及装备研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种新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装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慢性鼻窦炎智能病理亚型诊断系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CD177在制备诊断胆道闭锁产品中的应用 粤北人民医院:系列制剂:气血宁口服液、复方半枝莲胶囊等 中山三院、南医大:蛛网膜下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 深圳市人民医院:胎儿至儿童期生长发育监测系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康复应用及推广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一种可注射生物降解温敏水凝胶及其应用 中山三院:麻醉与围术期专科数据库、预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XJ颈椎脱位专用复位器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一种心肌局灶性瘢痕检测方法、风险预测方法 汕大医附二院: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筛寻并确证食管鳞癌早期预警代谢标志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种针灸装置-针灸枪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失能等级评定标准研发及应用 佛山市中医院:山楂消脂胶囊 深圳市人民医院:智慧超声辅助精准加压止血仪的研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种全新的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脑胶质瘤小肽药物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仿生细胞膜智能靶向系统应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 广东智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慢性肾脏病呼气分子诊断技术 汕头市中心医院:下肢肌力训练智能康复装置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种微动的踝关节支具 中山一院:中药复方狼疮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型运动康复理疗设备“冷冻超声治疗仪”的研发 广东省中医院:金桔饮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智慧森林医院在院感防控中的应用 广州数据集团:医疗健康行业数据空间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研制与产业化 提交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团队带来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标记诊断技术”引人关注。卢洪洲表示,痰培养和核酸扩增试验等传统结核病检测方法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导致临床上部分结核病患者难以检测到结核杆菌,影响诊断和治疗。

“我们研发的诊断试剂以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即时性和低成本的优势,为结核病早期和即时诊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卢洪洲说,为加速成果转化,项目团队已与广东高商汇智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力争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上市,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广泛推广,实现疾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活动现场,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郭洪波团队自主研发的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系统也与企业成功签约。该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技术,通过采集和分析眼动、步态、微表情、动态笔迹及手眼协调等数字指标,构建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数字化诊断模型,并配套开发出智能筛查设备和管理体系,大幅提升疾病的早期检测效率和精准度。

“该系统已在广州十余个社区推广应用。筛查结果显示,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达20%-30%。”郭洪波介绍,相比传统量表测评的耗时和专业依赖性高或者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有创性和高成本,该系统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检测,过程快捷、无创、低成本。目前,相关成果已进入实际转化阶段,未来将逐步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尤其是在社区和住宅楼盘等场景加大推广力度。

显微外科技术是我国医学领域的重要名片,但因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服务供给不足。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朱庆棠团队基于医工融合技术,成功研发出亚微米级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有效破解显微外科技术普及难题。

通过智能辅助操作,可大幅缩短学习周期,使新手医生快速接近专家水平。”朱庆棠介绍,该系统具备超高稳定性,能够精准缝合最小0.2毫米的血管,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未来,还将实现远程手术,专家可跨地域为患者实施精准操作,推动高端医疗技术普及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表示,在此次评选中,广东面向全省征集了195项医药成果,最终遴选出40项具有较高临床科研价值和优秀转化潜力项目,并推动12项优秀成果达成合作转化意向。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指出,广东将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医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助推高价值创新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与应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

南方+记者 厉思璇

编辑 钟烜新 李江萍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