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皮肤的敌人?带您深入了解毛囊虫的真面目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订阅

哎哟,脸上敏感、油光满面、毛孔大得能种花,还老长痘?说不定是你皮肤里的小虫子太活跃了,那些悄悄住在毛囊里的小家伙,说不定就是传说中的毛囊虫哦!

毛囊虫(Demodex)是螨虫中的一个特定属,属于螨目(Acari)中的一个小分类,主要寄生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毛囊内,尤其是面部、胸背和头皮等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毛囊虫主要以宿主皮肤分泌的皮脂、死皮细胞为食,通常呈长形,肉眼不可见,约0.2-0.5毫米长。

毛囊虫虽然通常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其数量过多或在宿主免疫系统受损时,可能引发以下皮肤问题:

玫瑰痤疮(酒糟鼻):这是毛囊虫最常见的相关皮肤问题,表现为脸部红斑、丘疹、脓疱、皮肤敏感和灼热感。毛囊虫可能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加重病情。

毛囊炎:毛囊炎是指毛囊发炎,表现为丘疹和脓疱,常伴有红肿和疼痛。毛囊虫寄生在毛囊内,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加重。

皮脂腺炎:毛囊虫可能导致皮脂腺发炎,造成皮肤出油、毛孔堵塞和炎症反应。

皮肤敏感和刺激:毛囊虫的数量增加可能会导致皮肤变得更加敏感,出现刺痛、瘙痒和红肿等不适症状。

脱发:虽然毛囊虫不直接导致脱发,但过多的毛囊虫可能会影响头皮健康,导致毛囊损伤,从而造成毛发稀疏或脱发。

丘疹性皮肤病:毛囊虫可能与丘疹性皮肤病(如痘痘、粉刺)相关,因为它们可能通过阻塞毛囊和引发局部炎症,导致皮肤问题的恶化。

糠疹:一些研究表明,毛囊虫的过度生长可能与糠疹(又称为脂溢性皮炎)有关,表现为红疹和脱屑。

传播方式

毛囊虫普遍存在于成年人的皮肤上,尤其是脸部、头皮和其它富含毛囊的部位,通常不会通过皮肤间日常接触传播给他人,但可能通过间接方式接触传播。例如:

1.共用护肤品或化妆品

已有研究表明,使用同一个化妆刷、毛巾或枕头等可能导致间接传播。

2.密切接触

在长期的身体接触(如亲密接触)中,可能会增加传播的风险。

3.免疫系统因素

毛囊虫的数量通常与宿主的免疫系统状况有关。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时,毛囊虫可能大量繁殖,引发皮肤问题。因此,毛囊虫的增殖主要与个人的皮肤健康和免疫系统有关,而不是单纯的“传播”。

4.生活习惯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得毛囊虫数量增多。

常见误区

1.误区:只要有毛囊虫就一定会出现皮肤问题

事实:大多数人可以与毛囊虫和平共存,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力下降时)才可能出现皮肤问题

2.误区:只要有痘痘就一定是毛囊虫引起的

事实:痘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毛孔堵塞等。虽然毛囊虫可能与痘痘相关,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3.误区:使用强效护肤品可以完全消灭毛囊虫

事实:尽管某些治疗可以减少毛囊虫的数量,但完全消灭并不是必要的,毛囊虫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与人类健康共存。

治疗与管理

想要应对由毛囊虫引起的皮肤问题,可以选择以下措施:

药物治疗:使用局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如甲硝唑霜、伊维菌素等)进行治疗。

护肤:保持良好的皮肤卫生,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油腻的护肤品。

饮食与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压力,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

定期就医: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提前了解毛囊虫可能引发的各类皮肤问题,有助于我们及早察觉、及时治疗。如果发现有上述的皮肤症状也无需紧张,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医院检验科可提供专业的毛囊虫检测服务,能够辅助确诊疾病,以对症治疗。

供稿:检验科  傅祎希

编辑:谢伽蔚

审核:薛耀华

责编:李传伟

终审:郑道城

联系我们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路2号

联系电话:020-83027571,020-87257353(如电话繁忙,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客服人员会尽快给您回复)

交通指引:

可乘坐地铁5号线至小北站C出口右转,步行300米;也可乘坐76、76A、93、190、544、546、547等公交车至麓景路站、环市中路站,109、110、111、219、233、833等公交车到小北站。

珠江新城医学美容中心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58号

联系电话:020-66283308,020-66283309(如电话繁忙,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客服人员会尽快给您回复)

交通指引:

可乘坐地铁3号线或5号线至珠江新城站A1出口向北步行200米;也可乘坐地铁APM线至妇儿中心站A出口步行600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