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到访近11万人次,珠海唐家古镇何以成网红打卡地?

南方+

翻开珠海高新区的大美画卷,山房路见证唐家古镇变迁。

漫步山房路,中西合璧的建筑诉说着唐家古镇千年故事,灯笼墙、3D光影秀、大唐妙会与东西市集令人流连忘返,藏于市井间的烟火气温暖人心,描绘了一幅喜乐和谐的生动图景。

今年元旦,唐家古镇400米示范街区正式升级亮相,约20家新商家开门迎客,好戏连台的节庆活动,绚烂多彩的共乐灯会……自2024年12月31日起至2025年元旦假期结束,共吸引约11万人次到访游玩,释放出强大的文商旅“磁吸力”。

从保护传承到融合创新,留住文化的根与魂,唐家古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高新路径”。

修旧如旧

守护古镇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这条有颜值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古街,如何形成如此强大的文旅“磁吸力”?

沿着珠海高新区港湾大道行走,周边高楼林立。隐藏在繁华闹市的山房路,犹如一方净土。踏上石板路,生活的节奏立刻缓慢了下来,这里坐落着珠海留学文化馆、唐家湾乡思馆、唐涤生大戏院,一路上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

在传统与现代、往昔与当下的碰撞交融里,唐家古镇悄然氤氲出独有的烟火气与文化味。

历史的厚重在这里承载——

数百年前,近代中国工商业的拓路先锋唐廷枢、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粤剧大师唐涤生等一众英杰,从这里迈向时代大舞台,他们以非凡的才略与胆识被历史所铭记。

现代的蝶变在这里焕新——

如何让蕴含千年历史文化脉络的唐家古镇焕发活力、重新走上时代的舞台?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区域,唐家古镇是香山文化眺望海洋文明的重要支点,以开创留学教育先河而成为促进中西近代文化交流互鉴的窗口。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深入推进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确立“先民生,后发展,先地下,后地上”的改造思路,从维持古城空间格局、维护古城特色风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文商旅氛围体验等多方面着手,以“渐进式、微更新”的绣花功夫推进对古镇的风貌整体提升。

2024年,唐家古镇进入“点线面结合”的示范带改造提升工作阶段,珠海高新区启动“建设控制地带”内的400米风貌改造提升和“核心保护区”内的沿街公产房的修缮改造。

“我们要干的就是一个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事情。解决文化与商业、生活与旅游、科教与人文、传统与当代,这些如何在唐家古镇并存的问题。”珠海留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400米示范街区正式开街,将通过“边示范、边引导”的方式带动整个唐家古镇的发展。

自此,唐家古镇续写千年历史、绽放现代活力的故事正精彩演绎。

差异竞争

打造开放包容的文化街区符号

“唐家古镇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现在的唐家,不仅能吸引游客,也能让子孙后代更加了解和珍惜唐家湾独特的文化。”唐家社区居民梁女士止不住地称赞。

外地游客一定很难想到,眼前干净整洁、熙熙攘攘的特色风情古镇,在“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前,这里设施落后、易发内涝、特色流失、内涵消退,商业氛围寥寥,也鲜见游客。

“我们刚接手的时候,这里完全不是现在看到的样子。”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的设计团队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王平介绍,唐家古镇有大量的历史建筑,但整体建筑情况比较杂乱,保存情况较差。

为了避免唐家古镇陷入“千镇一面”的困境,接手设计任务后,王平团队在珠三角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从珠海到佛山再到江门、广州等地类似的村落、街区、古镇,团队对古镇起步区的每栋建筑进行详细勘察研究。

“基于地方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的差异化产品才能形成竞争壁垒,中西融合、民国风情的唐家古镇便是其专属的文化符号。”王平认为,只有独具地方特色、展现地方文化的旅游产品,才能拥有不竭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设计团队把商业与文化有机融合,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改造提升了拱勋楼、珠海留学文化馆、唐涤生大戏院等多个标志性建筑。

“现在大家看到这条街上建筑的这些花柱、栏杆、门窗等元素,都是我们对照着民国传统建筑构件中提取并转译的,都代表唐家湾建筑特色的传承和发展。”王平补充道,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手法的结合,实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融合发展。

步行于山房路,可以看到,中西合璧的建筑美观大方,飞檐斗拱与西式廊柱并肩而立,这正是唐家湾建筑的独特所在,岭南的中式审美与海外的新奇风尚交织碰撞,诉说着千年古镇的繁荣景象。

中国历史学泰斗章开沅曾表示,珠海是珠澳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而唐家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中国最早一批留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共同拉开留学报国序幕的,还有唐家湾人唐绍仪、唐国安、黄宽、黄胜等。

不少中华经典在这里经翻译传到西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文化大多经澳门、珠海传入中国内地。珠海始终领风气之先,积极推动中外交流与文化互鉴,成为中国近代留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开放创新

文商旅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唐家古镇唐涤生大戏院,Livehouse演出一票难求。

百姓大舞台上,粤剧曲韵悠悠、神采飞扬,台下观众连连叫好。

街道两侧既有年轻人喜爱的潮牌小店林立,也有非遗东西市集热闹开圩,既有猪脚姜“惹味”飘香、非遗茶果散发甜香,也有咖啡留香。

在这里,一派欢乐祥和景象,往来游客笑意盈盈。自去年国庆期间唐家古镇400米示范街区整体风貌初次亮相,这样热闹的场景几乎是唐家古镇的常态。

2025年元旦期间,唐家古镇登顶高德指南珠海文物古迹榜、人文景观榜,飙升大众点评珠海全城榜热销榜第一名,“唐家古镇”抖音POI热度值达历史最高值,超越珠海其他热门景区近6个月最高值。

“古镇+新业态”的方式,让唐家古镇一改以往沉闷老旧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青睐的人气打卡地。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在王平看来,传统文化结合潮流文化是破题的关键。

一方面,不遗余力深挖传统文化,回溯历史脉络。

“大家来古镇,还是想要一些不一样的文商旅体验。”王平说,在业态布局方面,除了时下热门的“首店入驻”,还希望引入代表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特色商铺,包括卖货郎、非遗茶果、唐家麦记饼艺、药线灸等。“每逢佳节必来唐家”,唐家古镇在节庆期间推出醒狮巡游、花灯、大唐妙会、中西市集等节庆活动。

另一方面,以开放包容之姿引入潮流玩法,积极拥抱现场音乐、潮流文创市集等新兴娱乐方式。

在珠海高新区,四所名牌高校汇聚于此,云集5.5万余名在校大学生、800多名高层次人才、7万多名产业人才,是珠海“最年轻”的区域。

为了进一步抓住年轻人的心,唐家古镇引入霸王茶姬、树西餐厅、赵记传承、荔银肠粉、22coffeeLab等20多家知名品牌入驻,吃喝玩乐购一应俱全。

广东“90后”姑娘欧家丽,把创业的梦想扎根在了唐家古镇。她在镇上开了一家火锅店,结合地道而独特的岭南本土文化进行美食推广,“希望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

传统戏曲与未来科技在此邂逅,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在此交汇,如今的唐家古镇,国潮风、年轻态、时尚感越来越浓,珠海留学文化馆、唐家湾乡思馆、唐涤生大戏院、唐家共乐园等串珠成链、焕新出圈。珠海高新区激发前所未有的文旅活力,解锁了区域新一轮文商旅流量密码。

“唐家古镇示范街区的升级开放,变的是‘实力’,不变的是城市风骨;变的是‘颜值’,不变的是乡愁记忆;变的是‘品牌’,不变的是文旅热情。”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薛飞表示,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进一步打响高新文体旅活动品牌IP,推动文体、文旅、文商的深度融合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吴枫 黄鹤林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编辑 蔡如意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