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广东海洋大学举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签约大会

南方+

1月7日,广东海洋大学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签约大会在阳江校区举行,标志着该校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学校师生代表、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昌仕、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茹光星出席大会并讲话。

本次签约的科技创新成果由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林耀庭和周伟两位博士共同完成,是一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授权发明专利技术。

杨洲指出,本次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是学校在科技创新和深化产学研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实践,也是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成果转化的一次生动体现。他强调,学校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学校将持续完善学校的成果管理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加优越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并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作交流,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深度,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

茹光星表示,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是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环节。高校发明专利转化工作成效显著,成为阳江市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高校专利转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政府要搭建平台,推动技术与需求直接对话。高校要主动担当,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企业要抓住机遇,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热烈的掌声与众人的见证下,专利发明人林耀庭教授与广东华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源签署成果转让授权协议,标志着《一种基于波形结构特征大数据预测油气的方法》这项专利技术正式开启产业化新征程。

会上,林耀庭向与会人员介绍本次转让授权专利成果。他指出,这项专利技术的研究过程重要阶段长达14年。该技术成功攻克了波形结构特征研究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将钻前含油气预测成功率从传统的20%—30%提升至70%以上,预测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这一发明不仅得到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国内外核心生产部门如中石化和国外石油公司的推广应用。

“林耀庭和周伟两位老师共同发明的专利技术与公司的使命、愿景高度契合,我深信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合作将推动公司在石油科技领域达到新高峰。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也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积极履行各项义务,确保专利技术的顺利转化应用。”王信源说。

会后,杨洲和其他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学生团队展示等,进一步了解学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

撰文:赵强 曾奕然

图片:广东海洋大学提供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