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再见 2025可期|六大关键词拼出梅州2024年发展足迹

南方日报 南方+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

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梅州发展日新日进,绘就“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景画,苏区融湾成效初显,梅龙高铁通车,梅州综保区全域封关运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创新举措稳步深化,梅州实现夏季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2024年9月14日,梅龙高铁正式通车。

2024年9月14日,梅龙高铁正式通车。

重温那些难忘瞬间,能感受到梅州加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过去一年,梅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城市变化的点点滴滴正转变成群众的切身感受,也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级非遗“烧火龙”,吸引游客乘坐高铁直达梅州丰顺领略其风采。

国家级非遗“烧火龙”,吸引游客乘坐高铁直达梅州丰顺领略其风采。

岁首启程,拼搏奋进。新一年的发展答卷徐徐展开,在新起点上回望来路,经历大灾大考的梅州定能从中积聚勇气、汲取力量,以奋斗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1.拼经济

新质生产力“上新”

开年大会8县(市、区)一把手公开亮诺定下经济发展目标、市(县)两级政府在广州接连举办5场招商引资活动……去年年初争分夺秒拼经济的姿态,正是过去一年梅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奋斗的延续。

这一年,梅州接连创新出台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红旗项目”“蜗牛项目”通报工作机制、“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带动全市上下形成全力以赴拼经济的良好氛围,为梅州未来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梅州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图为铜箔生产基地。

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梅州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图为铜箔生产基地。

这一年,171个工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广汽圣戈班、珠江啤酒等企业纷纷增资扩产。4家企业上榜“2024广东企业500强”,塔牌集团跻身全球水泥产能50强,宇星阻燃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招商引资当年实际投资突破百亿元,众呈硅能等计划投资超10亿元项目落地建设,金航科技、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京东智慧渔业、永鹰农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2.补短板

“百千万工程”提速

2024年3月15日,梅州市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现场会在梅县区召开。将现场会开到镇村一级,梅州已进行多次,而专题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尚属首次。

梅州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梅州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梅州在“百千万工程”里寻找致富密码、发展良机,县、镇、村各展所长、齐头并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依托绿色生态,梅江区筀竹村不断提升文旅业态,打造让“数字游民”可游、可赏、可玩的生态体验空间。

依托绿色生态,梅江区筀竹村不断提升文旅业态,打造让“数字游民”可游、可赏、可玩的生态体验空间。

这一年,梅州实施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兴产业、优环境、抓改革、强服务,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县域经济“一县一策”推动产业发展,预计“四上”企业净增200家以上,全市过半县(市、区)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城镇功能提档升级,蕉岭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和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丰顺县“老旧小区+片区改造”模式全省推广,松口古镇、黄槐军旅特色小镇加快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36段示范路段建设成效明显,1.37万栋典型镇村农房风貌提升,1630个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10个乡村“产业社区”和358名县级“产业村长”示范引领产业振兴……

国家级非遗“烧火龙”,吸引游客乘坐高铁直达梅州丰顺领略其风采。

国家级非遗“烧火龙”,吸引游客乘坐高铁直达梅州丰顺领略其风采。

3.向湾区

苏区融湾成效初显

2024年9月14日,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正式通车。以350公里的时速将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从约4小时缩短至2小时内,大幅刷新梅州融湾速度。

梅龙高铁通车带热梅州旅游业。图为嘉应古城。

梅龙高铁通车带热梅州旅游业。图为嘉应古城。

在发展需要攻坚突围的关键时刻,梅州提出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携手省际苏区,面向大湾区,从交通链之变引发产业链、创新链之变,不断扩展新的发展空间和优势。

2024年,梅州融湾产业园(广梅产业园)工业总产值历史首次突破百亿元。

2024年,梅州融湾产业园(广梅产业园)工业总产值历史首次突破百亿元。

这一年,梅州深入落实《梅州方案》和省《若干措施》,努力在重点项目谋划、重大平台建设、重要改革试点上取得新突破,融湾产业园、丰顺产业园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市级“反向飞地”——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启动运营,带动设立10个县级“反向飞地”。梅州综保区全域封关运营,跨境电商综试区新业态蓬勃发展,梅州国际陆港成为广州港的内陆港,首年运量突破4000标箱。

2024年9月29日,梅州综合保税区(二期)基础和监管设施顺利通过验收。至此,梅州综合保税区全域通过验收、实现全域封关运作。

2024年9月29日,梅州综合保税区(二期)基础和监管设施顺利通过验收。至此,梅州综合保税区全域通过验收、实现全域封关运作。

借助湾区力量,梅州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持续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新文章。

4.激活力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2024年8月21日,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中心街的一地块以公开拍卖方式招租,含建筑整体出租10年。这是梅州市首宗以出让方式入市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志着梅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小田并大田”,建成蔬菜种植基地。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小田并大田”,建成蔬菜种植基地。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越是落后地区,越要靠改革来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回顾过去一年,梅州各县(市、区)改革的脚步不停,贯穿于经济社会领域方方面面。

有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探索。蕉岭县新铺镇成为2024年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典型的试点,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解决农村土地低效利用的问题。

有对营商环境的创新探索,成立全省首个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推进“极简审批”“免费梅州”“免申即享”改革,探索实施“免费梅州”模式,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用地用工成本,吸引更多人才来梅就业创业,助力经济发展。

5.美生态

绿美梅州走在前列

2024年12月1—3日,第二届广东林业博览会在梅州世界客商中心举办,400余家林业企业参展,集中展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发展成果。连续两届大会均在梅州举办,让梅州的绿美底色更为人瞩目。

一年来,梅州深入实施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持续开展“廿林添绿”等行动,引导全民扩绿兴绿护绿,奋力建设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美丽家园,打造美丽中国的梅州样板。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67%、居全省第一。

作为广东唯一的市级郊野公园,规划面积56.76平方公里的清凉山郊野公园,是一座天然“绿色宝库”,也是梅州展示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

作为广东唯一的市级郊野公园,规划面积56.76平方公里的清凉山郊野公园,是一座天然“绿色宝库”,也是梅州展示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

“绿色”在梅州高质量发展中占据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作为森林大市、林业大市,梅州人民自觉传承“植树造林、爱林护林”的优良传统,坚决守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一年来,县镇村植树200万株,种植主题纪念林2335个,林分优化提升31万亩、居全省前列,建成“绿美公路”116公里、绿化美化示范路段337公里。清凉山郊野公园建设经验全省推广,梅江区获评“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第二。

6.增福祉

民生改善看得见

2024年7月22日,广州、深圳援建梅县、蕉岭、平远4个安居小镇同时开工,将实现受灾“全倒户”2025年春节前拎包入住的目标。目前广州、深圳援建小镇已完成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和移交,项目的建成为受灾群众点亮了希望的明灯,让他们安居梦想成真。

中超主场赛事在梅州释放“体育+”效应。图为五华惠堂体育场中超比赛。

中超主场赛事在梅州释放“体育+”效应。图为五华惠堂体育场中超比赛。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一年,梅州预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约2.1万人,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1.12万个,高考特控线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粤东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国家推荐标准机构数量全省第一。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居粤东西北首位,出台全国首部足球地方性法规《梅州市青少年足球发展促进条例》,入选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和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育改革试点,1746个村(社区)达到“无信访村(社区)”建设标准……

中超主场赛事在梅州释放“体育+”效应。图为五华惠堂体育场

中超主场赛事在梅州释放“体育+”效应。图为五华惠堂体育场

从物质到精神,梅州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绘就出更温暖的民生画卷。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文:记者 马吉池 

图:记者 何森垚(除署名外)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