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乒运动员马龙表示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将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全运会
目前,他正在为这次重要赛事努力训练
希望能够为北京队出战
马龙:
十五运将是我最后一次出战全运会
马龙在巴黎奥运会男团决赛中搭档王楚钦,为中国队拿下关键的第一分,并最终获得自己的奥运第六金
作为国乒中的“六边形战士”,马龙在乒乓球赛场上留下了太多传奇故事。23年的职业生涯,马龙成为乒乓球史上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及全锦赛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也是乒乓球史上首位蝉联奥运会男单金牌的运动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马龙代表国乒出战男团比赛,收获个人第六枚奥运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参赛史上夺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2024年12月31日,马龙正式退出了世界排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彻底离开乒乓球赛场。马龙表示,自己仍希望能够代表北京队征战十五运会。
“今年11月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应该是我参加的最后一次全运会了。我现在仍在为这次重要赛事努力训练,但运动规律告诉我,这并不容易。如果届时我的各方面能力指标都达到要求,我会义不容辞地为北京而战。”马龙表示。
2024年10月6日,马龙在北京举行的WTT中国大满贯赛获得亚军后,向现场观众致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将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
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办
全运会不只是新星们的舞台
也是许多体坛老将再创辉煌的战场
除了马龙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
将有哪些老将出战?
苏炳添:
希望以十五运会作为体育生涯句号
广东名将苏炳添选择在2025年的十五运会上完成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
这位“亚洲飞人”已经在十四运会中以9秒95的成绩夺得个人首个全运会百米冠军,同时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第十次打破十秒。
对于家门口的十五运会,苏炳添将全力出战:“特别希望能够为我的家乡、为粤港澳大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力以赴去做好,将全运会作为自己体育生涯的一个句号。”
谢思埸:
继续捍卫广东跳水的辉煌与荣耀
作为广东的跳水名将,谢思埸已经在十三运会和十四运会上连续拿下“三冠王”,他将代表广东队参加十五运会。
谢思埸表示,接下来将调整好心态,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为十五运会备战。
樊振东:
希望在十五运会展现最佳状态
樊振东分别在2013年、2017年和2021年参加了三次全运会,在十二届运会上,获得男团和男双两枚金牌,在十三运会上,他与周雨搭档夺得男双金牌。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他帮助广东队夺得男团金牌,并首次拿下男单金牌。
目前,樊振东正在积极备战十五运会,他表示希望在这一大舞台上展现最佳状态。
“诗与远方”组合:
混双金牌的有力争夺者
刘诗雯和林高远是广东乒乓球队的两名实力干将,刘诗雯一共参加过四届全运会,林高远则从2013年开始参加了三届全运会,这对“诗与远方”组合是2024年全锦赛混双冠军的获得者。
此前,刘诗雯和林高远向广东乒乓球队双双表态,期待以“诗和远方”组合再战赛场,他们将是十五运会上混双金牌的有力争夺者。
陈清晨:
第四次参加全运会将竭尽所能
陈清晨将在十五运会上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四次全运会,她曾在全运会的赛场上获得混双金牌和女双金牌。
在2017年十三运会上,她与郑思维搭档夺得羽毛球混双金牌;在2021年十四运会上,她与贾一凡搭档夺得女双金牌。十五运会将是陈清晨第一次在“家门口”参加的全运会,她坦言将全力以赴去面对。
巩立姣:
冲击全运五连冠
巩立姣是中国女子铅球首位奥运冠军,已经实现了全运会四连冠霸业,加上五届奥运会、九届世锦赛以及大大小小的赛事,她早已实现了冠军“大满贯”。
日前,巩立姣在冬训中表达了自己想冲击全运会五连冠的心愿:“这次想着冲击五连冠,我也会认真做好训练和备战,希望能顺利完成全运会的目标。”
汪顺:
继续刷新全运金牌纪录
汪顺在多个混合泳项目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已拿到15枚全运会金牌,是新一代全运会“多金王”,目前正积极备战十五运会,有望继续刷新金牌纪录,期待在赛场上见到他不凡的表现。
刘洋:
奥运吊环卫冕冠军征战十五运
“吊环王”刘洋不仅是2021年东京奥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男子吊环冠军,在十三运会和十四运会上,他在吊环项目上同样实现卫冕。在辽宁省备战十五运会冬训动员大会上,他表示将全力备战十五运会,力争金牌。
叶诗文:
将迎来全运会第五战
叶诗文共参加了三次全运会,获得了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400米个人混合泳和女子4×2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目前,叶诗文正在积极备战十五运会,她表示对混合泳有执念,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并计划在比赛中尝试其他新项目。
体育之魄永远燃烧
全国体育健儿正争分夺秒
用勇敢坚韧的精神
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信我们能在十五运的赛场上
见证更多传奇故事
编辑 | 青年君
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南方日报、全运广州
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