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周·年度企业|南洋船舶:雄心“装”江海

南方日报 南方+

1

■编者按

经济,是当前首要的议题;企业,是湾区创新的主体。

企业强,则大湾区强;经济兴,则大湾区兴。基于企业,关注城市;基于经济,纵论湾区。

企业有兴替,一年一议题。2024年,大湾区企业的年度热点为“出海”。

出海见新篇,企业谋新局。希音“链动全球”、比亚迪“全球夺冠”、美的“卷王破卷”……今日,南方城市智库选择珠三角九个出海样本,以九篇故事讲述一个大时代。

而自1月6日起,南方城市智库将首次以“发布周”为形式,一天一主题,在南方+客户端陆续发布《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系列成果,并于10日正式集纳出版主题特刊,敬请垂注。

1


岁末年初,一艘蓝红色40500DWT敞口型节能环保散货船停靠在新会港码头,正接受登临查验,不日将远航墨西哥。这将是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南洋船舶”)成立以来,交付的第126艘新船。

从一开始,南洋船舶的目标就是“入江出海”。

“入江”的原因很简单。江门坐拥大湾区近三成大陆海岸线,造船历史悠久,工业基础扎实,是仅次于广州的广东第二大造船重镇,我国历史上三大船型之一的“广船”大多产于此。

“出海”的动机很合理。2005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8%,稳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这一年,南洋船舶在新会银洲湖畔成立,主攻国际市场。

在江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南洋船舶不仅成长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更因所建船型技术领先、性能优异,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被称为“南洋型”船。尤其在现代节能型小灵便散货船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雄心“装”江海,南洋船舶曾数度面临风急浪高、惊涛骇浪,却能在重重挑战中稳中求进、笃定前行,它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南洋船舶位于江门新会银洲湖畔。受访者提供

南洋船舶位于江门新会银洲湖畔。受访者提供

1

产品小周期对冲行业大周期

为什么主攻散货船?成立之初,南洋船舶就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

放眼全球,散货船是三大常规船型之一,相对热销。对标国内,位于广州的央企发展如日中天,南洋船舶为避免与黄埔文冲的集装箱船、广船国际的油轮等“硬碰硬”,决定错位发展。

“我们作为刚起步的‘新进者’,选择船型吨位适中、周期波动较小、经营风险较低的灵便型散货船,能更好地做专做精。”南洋船舶财务总监朱继雷说。

落户江门后,南洋船舶在原厂房的基础上,升级设备、扩展规模,同时广招专业人才,组建专家队伍,渐渐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

虽然是行业新兵,但南洋船舶凭着口碑效应,在灵便型散货船国际市场异军突起。来自欧洲、日本、土耳其等地的知名航运公司陆续下单,产品还得到不少金融租赁公司的青睐。2009年,南洋船舶获得Lloyd’s List颁发的全球造船奖。

南洋船舶拥有多台200吨以上龙门吊。黄绍侦 摄

南洋船舶拥有多台200吨以上龙门吊。黄绍侦 摄

然而,势头再强劲,也难以抵挡行业大周期的寒冬。

2016年,受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影响,全球船舶制造业陷入低迷。南洋船舶迅速采取降低消耗、减少支出等策略,比如拉长建造时间、减员等。

“所幸,散货船类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小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行业大周期的影响,业务量的峰值和谷值都没那么高和低。”公司元老朱继雷记得,南洋船舶及时调整主业产能、强化管理降低成本、适度发展桥梁钢构业务等,熬过了行业的“至暗时刻”,“我们必须保证员工‘一个都不能少’,机会来临时,才能抓得住、抓得牢”。

直到2021年全球船舶制造业迎来复苏,南洋船舶产能才悉数回归主业。此后,它开足马力实现连年大幅增长:2022年产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50.85%,出口超2亿美元;2023年产值32.27亿元,同比增长65.11%,出口为3.62亿美元。

抓住机会的南洋船舶越做越大,现有员工和劳务员工共6400多人,拥有两大厂区、600米舾装码头、2座船坞和多台200吨以上龙门吊,可建造10万吨以内船舶,年生产能力达100万载重吨;被工信部认定为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多次荣登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榜单。

南洋船舶的坞船长达400米。黄绍侦 摄

南洋船舶的坞船长达400米。黄绍侦 摄

1

客户是最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事实上,南洋船舶能挺过周期,除了经营策略,更多还是依靠产品硬实力。

选择出海,南洋船舶从顶层设计阶段,就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比如,严格执行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和公司相关制度,对造船全过程包括从图纸设计、原料采购、材料切割、焊接到船体合龙、涂装、下水、试航等各环节实行严细把关。

“南洋型”船下水。受访者提供

“南洋型”船下水。受访者提供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进入期、成长期、饱和期和衰退期。处于成长期的南洋船舶,要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就需有效优化迭代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最优秀的产品设计师,正是客户。”朱继雷说。

南洋船舶常态化开展售后跟踪,有时为了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难题,即使超出保质期限,仍为在运营的船舶提供额外服务。这种“仗义”,也让彼此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有些长期在江门跟进项目的海外客户,甚至笑称自己是半个“南洋人”。

“我们经常安排访船或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船东、机务、船员了解船舶的运营状态、使用效果等,双方还共享第一手信息。”南洋船舶办公室主任吴树鸿表示,这些信息中不乏优化改进建议。

有客户希望船舶更“能装”。于是,南洋船舶将32500DWT散货船升级为37000DWT版本,船体结构从单壳设计为双壳,货舱常规开口升级为大开口,提高装卸效率。

“我们细化了客户需求,除头尾舱外,中部货舱均采用大开口设计,且配有起卸货装备,对航道、港口有更强的适应性。此外,甲板预留装载原木的空间与设备,船体也做了承载集装箱的强化设计。”朱继雷介绍。

有客户希望船舶更节能。随之,南洋船舶将37000DWT散货船升级为39000DWT版本,采用新型主机,油耗大幅降低。后来,又将40000DWT散货船升级为40500DWT版本,满足国际海事组织EEDI第三阶段及尾气排放第三阶段的要求。

南洋船舶制造的40500DWT敞口型节能环保散货船。黄绍侦 摄

南洋船舶制造的40500DWT敞口型节能环保散货船。黄绍侦 摄

“经过多轮次优化设计和水动力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我们对船型不断进行优化提升,实现总体阻力的最优化。”朱继雷补充,最新型号的40500DWT为敞口型节能环保散货船,采用轻量化设计和推进系统节能技术,比国际市场同类型产品油耗更低。

2024年,南洋船舶首次拿下日本船东春日海运公司2艘40500DWT散货船的订单。“日本船东Nisshin Shipping(日伸海运)是我们13年的铁粉,‘南洋型’船过硬的质量,获得越来越多日本知名航运公司的认可。”朱继雷说。

1

勇闯双燃料散货船“无人区”

客户的建议能一一实现,有赖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南洋船舶持续加大技改力度,仅最近3年就投资超3亿元增添智能切割机、焊机等设备,同时采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车间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24年,南洋船舶产值预估将超50亿元,同比增长54.94%,出口达6.7亿美元。

发展如虹的南洋船舶,订单已排到2027年,并成为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中游的龙头企业,与当地的江门航通、海星游艇等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多赢。而船舶也成为了江门制造业出口的“重头戏”,与家电、摩托车并称出口“三大件”,2024年前11个月全市出口船舶同比增长77.1%。

面对国际市场的激增需求,南洋船舶没有盲目接单,而是立足生产能力和船位情况,继续扩大细分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双燃料清洁能源散货船,创造时机“试水”海洋风电、海洋牧场等新兴产业。

眼下,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低碳产业、清洁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这条赛道上,南洋船舶如一位资优“理工生”:已申请并被受理专利共385项,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302项,持续推出适货性强、经济性好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型船舶。

随着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与演变,南洋船舶还与中国船舶集团船舶研究所、天海防务、上海船舶设计院等深入合作,开展研发实验和技术创新,比如双燃料系统、冰区加强等。“我们正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加快推动天然气、甲醇、氢能等双燃料清洁能源散货船的研制,填补这一细分市场空白。”朱继雷说。

不久前,江门海事局发布关于新造大型船舶“南洋新船640”试航进出港单向交通管制的通告。从专注建造小灵便散货船,到新造大型船舶试航,南洋船舶或者还有更大的出海目标。

撰文:黄绍侦 潘晓晨

链接

发布周·年度企业|九个故事,出海新篇

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