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济,是当前首要的议题;企业,是湾区创新的主体。
企业强,则大湾区强;经济兴,则大湾区兴。基于企业,关注城市;基于经济,纵论湾区。
企业有兴替,一年一议题。2024年,大湾区企业的年度热点为“出海”。
出海见新篇,企业谋新局。希音“链动全球”、比亚迪“全球夺冠”、美的“卷王破卷”……今日,南方城市智库选择珠三角九个出海样本,以九篇故事讲述一个大时代。
1月6日起,南方城市智库将首次以“发布周”为形式,一天一主题,在南方+客户端陆续发布《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系列成果,并于10日正式集纳出版主题特刊,敬请垂注。
“内卷”的今天,怎么“破卷”?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家常被问到。
比亚迪的王传福说卷是一种竞争,竞争产生繁荣;新希望的刘永好理解,卷是敢于担当,敢于竞争。
这道题,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忍不住问了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面对镜头,方洪波大方地分享作为行业“卷王”的秘诀:“要积极参与内卷,勇于跳出内卷。”
李斌和方洪波同框截图
在《韧性时代》中,杰里米·里夫金写道,企业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保持增长,必须摒弃过时的经验,探索“新大陆”。跳出“内卷”,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海外就是美的关键的“新大陆”。今天,海外业务已占美的营收已超40%。
出海曾经被认为是“破卷”捷径,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战场,海外市场也开始“卷”起来。
可美的还在加注。一年前方洪波就明确表示:“全球突破是美的当下最核心的战略之一,要在海外市场构建出第二个主场。”从佛山出发,海外继续“迎卷破卷”,是美的新命题。
赴港上市,向全球要增长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曾感叹: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方洪波。
2024年中秋,香港中环,港交所比往日更热闹。方洪波西装笔挺,带队敲钟。
8分钟,美的开盘已涨至59.2港元,随后股价更一度涨超9%,现场掌声雷动。
从现场照片看到,满脸笑容的方洪波,胸前戴着大红花,接过象征牛市的铜牛,意气风发。
美的集团正式赴港上市
2013年美的集团A股上市,彼时方洪波执掌还不到2年。11年后,这次港股上市由他一手主导,募资超300亿港元,成为近三年港股最大IPO。
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算,美的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现金流充足,2023年账面坐拥816亿元货币资金;盈利能力良好,2023年净利润跃升至337.4亿元,折算日均赚1.14亿元,妥妥的“现金奶牛”。
业内也有疑问:美的并不缺钱,方洪波为何二次递表港交所?
答案在2024年4月发布的年报中。
方洪波在“致股东信”中写道:“无人能预测美的未来,正如2014年想不到2024年的模样,2022年底也想不到2023年的巨变。但美的的未来就在前方,未触及的市场、区域、国家、领域,都是我们的未来。”
野心勃勃的美的,不满足家电企业身份,不满足已开拓的市场。
港交所IPO,是全球化关键一步。上市不为钱,只为补全全球资本板块,实现“全球资金、全球使用”,以港股为跳板,进军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美的集团香港敲钟
众所周知,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平均利润不到30%,空间有限。海外发展,成为必经之路。
此前,竞争对手海尔和海信都完成了“A+H”股上市。方洪波不能不着急。
20世纪80年代,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就制定“不与国内同行争天下,走出国门闯市场”的策略,1988年美的出口额已达810万美元。中国加入WTO前,何享健已多次在内部讲话中提出,国门大开,美的将面临更多强大对手,压力巨大,也意味着更多机会。
接任后的方洪波,没有浪费机会。向全球要增长,自2007年在越南设立首个海外工厂起,截至2024年三季度,美的全球已有超过400家子公司、33个研发中心、43个生产基地,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很明确,曾在危机中力挽狂澜的方洪波,要借出海,让美的在繁盛时走得比同行更快。
从“出”到“入”,高端化求突围
去年底,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越南的调研视频,将一个新品牌带进国人视野。
视频中,卢伟冰在越南家电卖场里,很惊讶当地没怎么看到中国空调品牌。他指着一个叫Comfee的空调,认为是当地一个本土品牌。但后来被纠正,Comfee是美的集团旗下子品牌,旁边的TOSHIBA(东芝)空调,同样隶属美的。
上述两个品牌,是美的海外布局的OBM(自主品牌)矩阵。争夺家电市场,美的从国内“卷”到海外。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内,格力是美的最大的对手,在海外则是海尔。论布局时间、深耕程度,美的均不如海尔。
两者布局海外的思路也不同,美的出海早期主要是代工模式,后来才转向收购和自建工厂,且多以合作为主。而海尔早在1999年便已在美国建厂、做品牌。
海尔抢占了先机,美的则加大收购力度,近年先后收购开利埃及子公司Miraco、拉美空调公司。可差距还没赶上:近5年,美的的海外营收占比维持在40%左右,海尔已超过50%。
美的还感受到另一个家电品牌的压力。在世界杯、欧洲杯的绿茵场上,海信打出的“不止世界第二”,快速抢占了海外家电高端市场份额。自2016年至2023年,海信海外营收占比从23%提升至43%,自主品牌占比达到85.5%。
有家电从业人员分析,与国内中低端与高端品牌可以并行的情况不同,欧美市场是“越高端、越贵的产品,卖得越好”,因此想要占领欧美市场,品牌高端化必不可少。早年间,美的在国际市场的定位偏向“中低端”,市场需求大却并不容易赚钱。
要占领欧美市场,有高端化、本土化的自主品牌很重要。不甘落后的美的,出海越来越注重OBM业务。从“出”到“入”,也是方洪波力推美的冲刺港股的重要原因。
美的赴港募集的300亿港元,按计划是用于2024年-2026年间,在印度、印尼、泰国、巴西、墨西哥、埃及等地投产多个工厂。这些工厂,大都集中在高端产品制造领域。
这些海外基地的建立,对于美的加速打开欧美等地高端市场,有重要意义。与其说美的迫切需要完成这几家工厂的建设,不如说是为更快摆脱“低端强、高端弱”的固有品牌印象。
去年12月底美的又宣布成为职业女子冰球联盟官方合作伙伴,以持续提高品牌曝光率。图为比赛现场。
被反复验证有效的体育营销,也被美的在海外快速复刻。官宣曼城俱乐部球员埃尔林·哈兰德为其全球品牌代言人,赞助英超、西超等顶级足球俱乐部,去年12月底美的又宣布成为职业女子冰球联盟官方合作伙伴,以持续提高品牌曝光率。
最新数据,2024年美的OBM业务的收入占据了其海外智能家居业务收入的40%以上。
增长焦虑,等待穿越周期
学历史出身的方洪波,思维中总带有居安思危的惯性。
他曾见证美的因依赖家电业务陷入困境,因此即使美的如今重回巅峰,他也不敢放松。
“在全球低增长的环境下,美的如何实现增长?技术浪潮和商业模式剧变的冲击下,美的如何形成新的竞争能力?在海外挑战重重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进一步加快全球业务布局?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的焦虑和迷茫中,我们如何突破穿越周期?”
2023年报中,美的提出四问,透露了方洪波对美的下一步布局的思考。
方洪波对海外增长有明确KPI,图为巴西工厂
这也意味着,穿越周期,不能仅靠家电这一增长极。
美的海外“破卷”的另一步,是向B端市场进军。H股招股书说明募资用途时,就提到“将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家居、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等方面”。
可以看到,在机器人领域,美的通过收购库卡(KUKA)等举措,快速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绿色能源领域,美的旗下科陆电子成功交付多个海外项目,在美国市场实现突破性进展;工业核心部件领域,美的家用空调压缩机全球市场占比45%,稳居全球第一;医疗领域,旗下万东医疗40多次参与援非医疗项目,提供先进医疗设备,海外销售增长超90%。
“相比于波动较大的消费市场,B端市场通常具有更稳定的需求和更高的客户粘性。”有家电分析师表示。
存量时代,竞争有增无减。美的出海要面对的,不仅是海尔、海信等老对手,还有华为、小米等新的科技巨头,以及正在冒出的新物种。
每一年,致股东信中,方洪波都在当“敲钟人”。
2021年,是“生于变革,死于平庸。所有毁灭的种子都是在企业最繁荣的时候已经种下”。2022年,他又写道,“时刻做最坏的打算,用如履薄冰的心态随时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出海,是驶向无人能预测的未来,美的将迎来盛世,也可能面临危机。
“但做企业就是跳到大海里,要不停地划、拼命地划,划到哪里算哪里。”在最近一封致股东信文末,方洪波用《繁花》收尾,“美的必须有中流击水的勇气,要沿着目标,纵情向前,直到视野变得开阔,海水变得蔚蓝,那就是美的抵达大海的时刻,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南方日报记者 蓝志凌
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