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河源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全面部署2025年工作。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河源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勇平就经济工作作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2024年,河源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落实市委“138”工作安排,锚定绿色崛起,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取得实效,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成绩单一
形成一批河源改革品牌
在改革方面,河源聚焦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使命任务,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改革,组织开展60项改革专题调查研究,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谋划部署 400多项改革任务。一体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实施政企“面对面”交流机制,1个改革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改革典型案例,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统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创新推出26项典型地区“微改革”,东源县入选县镇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先行先试建立点状供地“1+N”审批模式,5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获省推广、数量全省最多,形成了一批河源改革品牌。
成绩单二:
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在促发展方面,河源全力抓经济稳增长,持续改善社会预期,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3%、排名全省第8,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7%、排名全省第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扭负为正,进出口总额增长10.5%、排名全省第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4%、排名全省第4。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龙川新城综合规划加快编制、谋划一批起步区首期和后续项目,东源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扎实推进,龙川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完成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13456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制造业当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航嘉三期、铂科新材料二期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农夫山泉三期、华润怡宝等一批产业项目顺利投产,1—11月全市新签约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40个、投资总额308.41亿元,先进制造业“1+3”产业集群加快培育。
成绩单三:
绿美方面多项数据居全省第1
在绿美方面,河源深入推进“绿富双赢”“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行动,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县镇村绿化完成量均居全省第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万绿湖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和平猕猴桃”“龙川山茶油”分别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河源米粉”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湾区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含绿量”加快成为发展“含金量”。抢抓机遇推进“融湾”“融深”,梅龙高铁和龙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河源段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深河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成绩单四
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数实现“双下降”
在民生福祉方面,河源深化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以点带面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民生保障水平,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累计创建三甲医院4家;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数实现“双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7299个村民小组和872个小区实现党支部应建尽建,新增53个新兴领域党组织。推动出台《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全市立案2034人、处分1974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发展。
撰文/摄影:张浩森 黄敏立 郭雨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