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如所愿,算法向善|南方网、粤学习2025新年献词

南方新闻网
+订阅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过去的一年,不论多少的不确定,最终都定格在了最新的往昔。成为历史的一瞬,还是作为明天的先期?取决于我们对“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选择。

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本来是多少人日常生活的自由表达。曾几何时,多少人又不知不觉陷入了算法之困、误入了流量之渊。

国内多起极端恶性事件,是否与算法推荐倾向于放大和传播用户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负面情绪,存在着某种关联?这种放大效应是否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的偏见和极端观点,进而加剧了社会价值观的混乱?

“秦朗巴黎丢作业本”“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火车下铺挂床帘”“八个瑞士卷怎么分”……此类反转网络剧本演绎,或公共性、普遍性不高的网络话题,大行其道,频上“热搜”!“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服用头孢后喝酒问题不大”“我国社保基金都交给外资机构管理”“青海地区因洪水致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失踪”“冷藏车内发现15名被拐儿童”“一个鸡蛋治十年高血压”“上海有人因台风被吹落高坠”等网络谣言,在算法、流量的运行规则下漫天飞舞,所呈现的必定是裹挟着负面情绪与认知偏见的社会,削弱着社会共识和凝聚力。

究竟是这些剧本、话题、谣言切中了当下的社会心理,还是平台为追求流量而有意助推网络情绪?不论是后续被证伪的反转剧本,还是网民自称的真实生活场景,大流量推送与网民集体追问,是否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当有网民对着手机喊上一百遍“××太贵了”“我不喜欢××”,当“反杀熟”成为应对“杀熟”的无奈之举,对于商业属性的算法,是否也该有个说法?

当同质信息的“信息茧房”已经在严重影响人们对社会的完整认知,当“求同存异”退化为“求同排异”,当“断不同”更甚于“断亲”,惯于把责任归之于用户的平台是否也该有个态度?

当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的网络谣言,在精心编织的“新奇”“惊悚”“逆天”的伪装面具下,迷惑用户,诱导用户,让用户在猝不及防、拍案怒斥、伸张正义中充当了传播谣言的“帮凶”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而暗自叫屈时,究竟是谁之过?

2024,我们看到,国家多部委集中整治、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前三季度办理网络谣言类案件2.7万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56.2万余条。中央网信办于一个多月前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

2025,我们期待,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稳定,谣言、“剧本”产生的温床越来越少;网络信息管理更加有效,算法、流量正向化越来越强;一些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公众的信任感越来越高;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加广泛,网民的素养越来越高。

我们期待,辛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快递员不再困于平台的时间算法,早出晚归的无数学子不再沉迷营养不良的网络流量,安享晚年的银发一族不再担心嗜血成性的网络欺诈,人人共享的社会资源不再浪费在无端的反转剧本。

我们不止于期待。

我们持续深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检测识别技术,“南方校对”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网络信息审校利器。聚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开发平台“南方云安”、聚焦融媒体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南方云媒”、聚焦数据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南方云数”、聚焦智慧政务系列应用“南方云助”等四大数字产品矩阵,已经基本建成。

我们将重点打造“头啖汤”评论、“破谣局”专栏、“深E度”新闻,以媒体人的坚韧、创新、勇敢,坚守社会责任,不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不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不为刻意迎合而“失态”。以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演绎人性的弧光,观照自身、温暖他人,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网络文化。

我们期待,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我们相信,长路浩荡,万事可期!

与媒体同仁、广大网友共勉!

南方网、粤学习编辑部

2025年1月1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