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岭南书院·中山市香山书院在金钟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揭牌开放。这是继香山书房后,中山的又一个文化新名片。从“书房”到“书院”,虽一字之差,但深看一层,这不仅仅是文化地标的增添,更是文化建设理念和模式的升级。
自古以来,大凡书院,皆属山林僻静之所。香山书院却有些不一样。香山书院虽然地处金钟湖国家森林公园深处,被山林环绕,环境清幽,但周边还有中山目前最大的公园群——面积超千亩的金钟湖公园群,人流密集。从选址以及功能布局来看,香山书院“大门敞开”,具有鲜明的公共服务特性。
香山书院面向社会全年开设传统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社科等领域课程,并计划引进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大学生、本地文艺人才和文化志愿者等社会志愿力量共同建设书院,打造一支专业度高、黏性强的志愿者队伍。
岭南书院·中山市香山书院。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市民也是香山书院的“主角”之一。书院鼓励市民以多种方式参与书院生活,比如让市民做一天“轮值掌柜”,当一次“书院合伙人”,自发一场文艺沙龙等等,使书院成为一个新型社区文化中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宇翔表示,岭南书院·中山市香山书院是恢复书院功能的重要探索和样本。但与传统的书院不同,香山书院具有更多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功能。他建议,中山可以香山书院为平台,引导更多专家学者和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弘扬香山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的大舞台。
事实上,在香山书院建设前,中山已成功打造了一个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品牌——香山书房。如今,超过百家香山书房已渗透于社区、公园、商圈、乡村、学校等各个空间,为市民休闲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成为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今,遍布公园、社区、学校、商圈、工业园区等地的上百家香山书房,成为市民阅读、休闲、参加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据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全市香山书房人流量已超过320万人次,外借图书约62万册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场次约800场。
相较而言,香山书院将主要围绕“三文一培”(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的定位,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岭南文化、香山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利用,在文明实践和学术交流方面承担重要功能,既注重阅读与分享,更强调研究与共建,这意味着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
以香山书房为抓手,打造全民阅读新空间;以香山书院为平台,打造多方参与的文化传承新格局,中山“文化兴城”的路径不断丰富,行动持续升级。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 钟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