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纷呈凝聚奋进力量|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的“清新密码”

南方+

2024年12月31日,清新区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清新区2024年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清新区委副书记、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欧军参加发布会。

清新区召开2024年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新闻发布会。江绮雯 摄

清新区召开2024年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新闻发布会。江绮雯 摄

2024年,清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1+5+44+N”工作思路,即锚定“一个主题年”、落实“五个大抓”举措、推进“44项要点任务”、打造“N个典型”,推动全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其中,清新区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区、省全域打造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2024年中国温泉康养目的地(县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百强)第10名,获授广东省“平安鼎”;太和镇上榜“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榜单;太和镇、三坑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名单。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4.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全市排名第2。

2025年,是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清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精神,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在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美丽圩镇、推动乡村再造、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努力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清新区2024年度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亮点一览——

打造食品生产加工百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食品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清新区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得全省首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金字招牌”的县(区),食品工业也是清新区“3+1”主导产业,近年来,清新区聚焦打造食品生产加工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强化技术支撑,推动食品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上,清新区扎实推进“2420”具体举措,建成清远鸡、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丝苗米、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全市最多。大力培育食品工业产业支柱性企业,其中屠宰及肉类深加工、粮油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组建食品加工产业招商工作专班,精准开展全流程产业招商。其中,胜龙牛业计划投资20亿元,在清新打造集肉牛养殖、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产业园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少于100亿元。

在品牌建设方面,清新区连续两年举办清新桂花鱼产业发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对口帮扶的海珠区展会资源优势,通过广交会、广博会等平台,推动“清新桂花鱼”等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市场。着眼预制菜产业长远发展,清新区指导成立区级食品协会,依托各类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积极培育特色预制菜生产主体,基本形成“苗种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品牌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已培育7家预制菜企业,推出25个预制菜产品,全区预制菜产业年产值2024年首次突破1亿元。

在加快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清新区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升级,构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位一体共建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食品工业科技型企业,促进工艺优化升级。2024年以来,推动6家食品工业企业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食品工业技改备案项目6个,总投资7117万元。在此基础上,清新区大力以双汇、海大、穗源等企业为龙头,进一步拉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力促全区食品工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024年1—11月,清远鸡、桂花鱼、丝苗米、南药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分别达16.94亿元、15.08亿元、17.2亿元、14.5亿元。

累计新建“强村公司”20家

探索兴村富民的“清新路径”

乡村运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高频词和新出路,清新区作为农业大区,聚焦组建运营主体,通过盘活资源、广纳人才、多元运营,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在实践过程中,清新在全区8个镇以村为单位统筹开展人才、资源、项目数据库调查统计,全方位理清家底,通过建立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三个库”,打通市场与资源配置梗阻,有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夯实乡村运营基础。

在此基础上,清新区因地制宜组建发展“强村公司”,多渠道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推行强村自营模式。鼓励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实行以村集体单独成立强村公司发展产业项目。如六甲洞村依托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强村公司,对村内小华山风景区、七十三家房客等多个项目进行集约化运营管理,打造集“食、宿、游、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实现从美丽村庄到旅游村庄的转变,推动六甲洞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5年的2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34万元。

——推进镇级整合模式。以镇为单位成立强村公司,推动联村抱团组建强村公司,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资产实现抱团发展。如三坑镇统筹全镇14个村经济联合社与清远市泓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清远联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盘活整合各村优势资源,发挥“联兴+”带动作用,联合发展区域产业经济,构建起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产粮核心区、农旅发展区和渔业养殖区等四大产业功能区。

——推进“村集体+企业”的合作模式。村集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组建强村公司,进一步整合村内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延伸产业链,强化乡村发展“造血”功能。如太平镇山心村与清远市红映谷研学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强村公司“清远市山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按照30%:70%的股份比例投入及享受年终利润分红,进一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拓宽了新路子。2024年,山心村集体收入达37万元,比去年翻一番。

此外,清新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激活多元主体活力方式,持续激发乡村运营澎湃动能。截至2024年12月,全区新建村级或者联村公司(“强村公司”)20家,推动173个产业项目落地,辐射带动农户16017人。三坑镇安庆村、太平镇山心村和浸潭镇六甲洞村入选2024年市级乡村运营先行村;三坑镇湴崀村强村公司(花有信农业有限公司)获得市2024年典型示范运营团队激励,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清新路径。

锚定精品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

扎实开展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自今年8月清远市清新区—清城区南入选全省全域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以来,清新区把试点工作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纳入“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动,扎实开展试点工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蓄势赋能。

坚持规划引领。清新区统筹做好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深化“223”(双核双区三带)全域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万亩农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策划方案》《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国际温泉小镇总体策划方案》落地,开展《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笔架山森林公园概念性方案》编制工作,整合要素资源,绘制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

深化业态融合。清新区坚定以“农”为基,丰富“田园风光+特色民宿”乡村旅游体验,打造乡村旅游点、旅游精品路线。用“文”赋能,活化龙颈镇石坎龙窑陶瓷文化,继续举办如三人燕尾龙舟赛等活动,发展非遗研学、民俗体验等“乡味”“乡愁”体验业态。为“旅”提质,持续做强环笔架山、环温矿泉等民宿集群优势,推广活化利用空心村打造七十三家房客、三禾稻里乡村酒店(民宿)等经验模式,巩固提升民宿集群建设质效。

加强区域联动。清新区与清城区南尤其是长隆片区,是全域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共同主体,清新区将按照清远市的部署要求,加强和清城区的协同联动,积极承接好清远长隆旅游度假区外溢效应,突出清新生态旅游、文体休闲、现代农业、乡村酒店(民宿)等特色主题,坚持点线面一体规划,培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更好地吸引外溢客流;同时,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合理布局清新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承接外溢客流,重点提升长隆游客到清新旅游的交通便捷度和服务体验感,打造成长隆溢出游客首选地。

扩大宣传阵势。深化“新媒体与农文旅传播融合”,全力讲好一只好鸡、一条好鱼、一仓好米、一罐好茶、一湾漂流、一池温泉“清新六一故事”,重点开展一系列主题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韵味浓郁的农文旅推介活动。

下一步,清新将锚定“精品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更高目标,拿出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全年清新区旅游人次突破3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5亿元。

撰文:江绮雯 贺欢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