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兴县簕竹镇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围绕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精准发力,强化人才支撑,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
“引”才聚贤,实现引领和示范“同向发力”。按照“党建引领+健全机制+广泛吸纳”的思路,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结合镇情实际制定人才工作计划,推行“定期议才”机制,不断强化人才工作指导与责任落实,凝聚人才工作合力。依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围绕竹笋种植、畜牧养殖、预制菜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搭建校企地合作平台,靶向发力引才聚才。聚焦企业发展所需,柔性引进佛山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聂呈荣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带头人王红梅副教授等专家,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食品加工、冷藏保鲜、产品销售的全方位专家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全镇共登记人才专家5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5人。
在佛山大学等高校专家服务团队的技术指导下,云翰公司通过改进乳酸菌发酵工艺,成功研发调味竹笋和酸菜鱼调味包,推动公司2024年总产值超1200万元,产品远销海外,深受广大客商认可。同时,积极发挥镇人才驿站服务点作用,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结合在外能人返乡的契机,举行座谈会,引导其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返乡干事创业。截至目前,建立了近60人的在外能人信息库,挖掘和培树出榄根黄塘村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何建新、良洞六雪村种植大户凌坤昌等一批返乡创业典型,示范引领能人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育”才增智,推动成长和成才“双向奔赴”。簕竹镇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增强乡村人才队伍凝聚力、战斗力。锚定将“土特产”做成“大产业”的目标,围绕竹笋产业、养殖业、预制菜产业等主题,通过讲授式教学和现场式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包括举办竹笋种植、菌菇种植及农产品加工培训班,邀请市、县绿化专家作乡村绿化土地植绿工作培训,组织笋农大户到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学习竹笋产业发展经验。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农村人才培训活动14场,培训500人次,开展产业与人才对接活动4场次,参与活动人数200多人。用好农村科技特派员这张“科技富农金名片”,邀请省农科院派驻簕竹镇的农村科技特派员王思远、黎尔纳等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00余个,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50多人。在镇村“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中遴选具有过硬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能人队伍,吸纳云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东、燕归来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秀燕等乡土人才,将乡土人才专业特长与农户需求进行信息配对,提供精准帮带,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9个,惠及群众600余名,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才精准,助力专长和岗位“相辅相成”。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建立动态的教育卫生、乡村振兴、城乡规划、乡村绿化等人岗匹配信息库,推动人才特长与工作岗位精准匹配,让人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养殖转型升级、农村风貌提升等重难点领域一线发挥智慧才干。搭建“产学研”平台,推进“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工作,与佛山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对接高校专家教授6名、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约150人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人才活力。同时,对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反响好的优秀乡土人才,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和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人选,切实发挥优秀人才在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此外,抓实人才精细化服务,依托人才驿站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服务咨询、事项办理、政策解读、补贴解答等服务。今年以来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19次,一站式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子女入学、住房安居、医疗保健等问题。
来源:云浮党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