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重要一环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陆夷

“轨道上的大湾区”再上新!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广州首条地铁环线11号线开通运营。加上同步开通的广清城际铁路北延线,至此广州地铁运营的大湾区“地铁+城际”里程突破1000公里。

这一环,对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被称为“换乘之王”的11号线全长约44.2公里,31座车站之中就有换乘站26座,开通初期有14座与既有线路换乘。线路途经天河、白云、越秀、荔湾和海珠五个中心区,连接琶洲、广州东站、火车站、白鹅潭(芳村)等四大枢纽,实现城市内部的高效循环与无缝衔接,让广州“环+十字+对角线”的线网格局进一步完善,让市民出行更方便、换乘更“丝滑”。

这一环,“含金量”还在上升。地铁发挥着缓解市中心交通拥挤、引导城市人口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调节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作用。长远来看,11号线不仅是广州“交通圈”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广州“都市圈”“经济圈”上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促进广州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以及广佛之间的人员往来与交流合作,为经济、文旅等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比如11号线车站整体装修风格以非遗为主题,打造“湾区轨道文化长廊”示范线,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圈了不少“地铁迷”“非遗粉”,一些重点站成为网红“打卡站”。

写好大湾区建设“大文章”,离不开交通网络的“硬支撑”。这一环,也是大湾区互联互通持续提速升级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湾区大号地铁”开通,澳门轻轨横琴延线开通,还有广清城际铁路北延线(清城站至飞霞站)、深圳地铁5条线路与广州地铁“首环”同日开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如今,大湾区城市群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由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组成的多层次交通网络格局,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更加可感可及。

为何强调“地铁+城际”?推进多种轨道网络融合发展、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也是广东的努力方向。在今年7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铁路局负责人表示,正在和相关部门、省份对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大力推动“四网融合”工作,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模式。这意味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将进一步突破多个不同投资建设主体负责、轨道交通枢纽衔接不足、乘客换乘便利性不够等难点堵点,更好打通“地铁环”与“铁路环”,为解决两者之间的制式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和管理不一致提供“湾区方案”。换句话说,实现地铁城际一体化进而“四网融合”,正是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同时建设、运营“地铁+城际”的先行者,广州地铁持续围绕“一串城、一张网、一张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实践及探索。今年5月开通的“湾区大号地铁”,就已经实现了旅客搭乘城际铁路同地铁一样便捷,无需提前购票,支持随到随走,出行时间更加灵活。广州地铁透露,明年还将新开通10条(段)共173公里的“地铁+城际”线路,进一步织密地铁和城际两张网,推动“四网融合”取得新突破值得进一步期待。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实施五周年。新起点上要继续深化“软硬联通”,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数字湾区”,全面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期待大湾区轨道交通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越来越“环环相扣”,让大湾区人的“一小时生活圈”越来越便利。

编辑 朱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