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故事丨李文娟:用文字编织城市记忆
“在澳门,每一步都是历史,每一味都是故事。” 李文娟,一位用细腻文字记录澳门变迁的媒体人。在《澳门日报》工作了27年后,她并未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投身于《澳门志》编辑工作。这部志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澳门的首部地方志,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是李文娟心中一份骄傲和使命。
就在不久前,《澳门志》首卷《澳门志·地理分志》,由澳门大学统筹出版,第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了澳门土地上的建制区划沿革、自然环境、城市规划等,为澳门建立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提供文史力量。例如书中收录的1991年澳门地图和2023年澳门地图对比,可看到澳门面积的明显变化。1998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只有21.45平方公里。中央政府多次批准澳门填海造地,并划定陆地边界,澳门的陆地面积增至33.3平方公里。2021年中央政府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的发展空间大幅扩展。
“作为澳门人,我们能够参与第一部正式史书的编纂,觉得十分自豪和有意义。”李文娟如是说。她对澳门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源自于这座城市四百多年的中葡文化共融历史。在这里,中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加之历史的种种因缘际会,使得东南亚、日本等多元文化得以在澳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形成了澳门独特的文化风貌。
作为《澳门日报》饮食版“适时识食”的前主编,李文娟以澳门本地美食为窗口,向我们展示了这座城市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她谈到,澳门的美食并非单一的葡萄牙风味或纯粹的中式风味,而是汲取了葡萄牙菜的精华、融合了中国烹饪的技艺,并吸纳了世界各地的风味。“这正是澳门文化的特色。”她说道,“它不仅底蕴深厚,而且多元。”
李文娟认为,澳门地方文化的持续发展与融合,必须铭记其根本。她说,尽管澳门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新移民的加入带来了语言和文化的新冲击与融合,但澳门人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视其为澳门文化的根基。“本地文化若要继续发展,必不能忘了其‘根’。”
在《澳门志》的编纂过程中,李文娟及其团队深刻感受到了澳门与内地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澳门是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澳门文化同样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她坚定地说。
李文娟告诉我们,她曾创作了一本散文集,名为《吾心吾乡》。她解释道,书名灵感源自苏东坡的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代表了她在澳门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并将这里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以此表达她对澳门的深情厚意。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她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在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和众多市民一样,这25年来,我不仅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怀抱,也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提升。”她希望澳门的经济能够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从而为每个人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制片:GDToday记者 杨虓 王勇幸
文字:GDToday记者 陈晨
探访/制作: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 李佳怿 黎晓彤 柳静雅 施承成
指导老师:孟晓清 刘宏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