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上榜成果中,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交付入列、嫦娥六号月壤样品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等科技新闻事件与广州相关。这些成果均由在穗单位主导或参与完成。
12月29日、30日央视在CCTV-1、CCTV-10推出《中国科技创新盛典》(下称总台“科技春晚”)。其中,“梦想”号交付入列、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脑机接口技术、低空经济等与广州相关的科技成果也会登上舞台,8个主要领域占4个,含“穗”量极高。
三项事件上榜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在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中,共有3项新闻事件由广州主导或参与完成。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交付入列
2024年11月17日,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梦想”号的建造工作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梦想”号入列后,将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运营管理,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大洋科考钻探任务。“梦想”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深可达1.1万米,具备在全球海域开展大洋钻探和深海科学研究的能力。
“梦想”号的建成,标志着广州在深海科技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展现了广州在高端海洋科技装备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为广州未来的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地化所: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
2024年11月,广州地化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进行分析,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火山活动历史。团队利用先进的同位素定年技术,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的岩石和矿物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着陆区火山熔岩喷发形成于约28亿年前,为月球二分性成因给出新的启示。
广州地化所的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增进了人们对月球地质历史的认识,也为月球资源开发和深空探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展示了我国在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
深中通道重要部分“广州造”
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部分由广船国际负责建造,包括18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的钢壳制造;同时,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的整体预制水下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也是由广船国际制造。这种接头具有安全性好、施工快速、经济性好等优点,是世界首创的全新结构装置。
广东交通集团、中交四航局及保利长大参建深中通道,其中,中交四航局用人工智能和新装备、新科技攻克了深中通道项目中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完成了23节单节重达八万吨沉管的预制(含最终接头)。
这些技术突破和创新不仅为深中通道的成功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更体现了广州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实力。
从国家大奖看广州科创实力
2024年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广州的成绩丰硕。
奖项数量增加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广州共有26项科技成果获奖,较上一次评选增加了18.2%,其中由广州科研单位、科技企业或个人牵头主导的有11项。
奖项种类丰富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牵头完成4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牵头完成1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牵头完成6项。
支撑湾区科研
广州牵头完成项目占广东省牵头完成项目近八成,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科学奖全部4项、技术发明奖全部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
科研成果突出
在癌症防治领域,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团队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马骏院士领衔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绿色科技领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闫俊华牵头的“陆表固碳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等4个项目获奖。
高校实力强劲
广州高校牵头、参与的项目众多,如中山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5项科研成果上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
总台“科技春晚”广州频频亮相
近日,央视首次推出“跨年科技秀”——总台“科技春晚”。这场“科技春晚”将回顾2024年的科技热点,为“新质生产力”搭建最盛大的舞台。广州科技也在“科技春晚”中亮相,在8个主要领域中占4个。
“梦想”号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参与建造。2024年11月17日,“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正式建成入列。作为我国今后超深水钻探和水合物试采的核心装备,“梦想”号也将揭开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嫦娥六号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月背
“科技春晚”的一大主角,是从月球带回月壤样品,并由广州地化所研究团队进行分析后,成功解释了月背火山活动历史的嫦娥六号。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20年间,中国探月工程九战九捷,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重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探月归来的种子已经扎根在广州。月壤的研究成果由广州地化所团队发布于《科学》杂志。这批水稻种子已于近日由位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完成了第一个育种世代的研究。
嫦娥六号搭载的种子在田间的种植表现(今年11月)
脑机接口技术
“科技春晚”现场,琶洲实验室的脑机接口技术产品也将登上了舞台。主持人亲身体验了用意念操控的“脑机轮椅”,这是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团队研发出的科技成果。
主持人亲身体验“脑机轮椅”
除此以外,他带领团队开发脑机AI鼠标、脑机AI智慧病房等,直接控制外部设备,成为生活的好帮手。这些脑机接口的应用对高位截瘫,或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搭建与外部的沟通桥梁,提升生活质量、保障人的尊严,让他们生存得更有温度。
李远清表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脑机接口会颠覆我们的生活,像脑控开车、脑控轮椅,还有脑控和机器人的融合等,脑机接口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低空经济时代来了
“科技春晚”现场,由广州本土企业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徐徐降落在舞台。这一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已经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标准适航证,成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
亿航智能EH216-S在“科晚”现场
向全球销售“广州造”的首台飞行汽车、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建设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广州也正全力把握机会,推进低空经济建设。
本月 广汽集团正式发布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
广州科技是不是超级无敌酷炫?更多精彩,请期待2025年的广州创新!
南方+记者 李鹏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