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记者从奋力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新闻发布会获悉,儋州全力推进海南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压力测试,推动如期完成封关压力测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各项任务;加强深儋科技合作,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样板间”。
12月29日,奋力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新闻发布会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展示馆举行。主办方供图
据中共儋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阳介绍,2021年12月29日,海南省委作出推进儋洋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改革决策。经过3年建设,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成效更加显著,2024年儋州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实现4年翻一番;货物进出口、服务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等外向型指标,近3年年均增速分别达22.5%、57.1%、65%,对全省增长贡献率排名第一。
“扩大高水平开放、港航物流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陈阳提到,近日,儋州研究制定了6个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力争到2028年建成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海南自贸港“样板间”。
在打造高水平开放“样板间”方面,中共儋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委员任延新介绍,未来三年将着力推进“四个开放”。
一是推动具有自贸港特征的政策型开放,全力推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如期完成封关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各项任务,持续完善与封关运作配套的政策体系,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二是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完善离岸贸易支持政策等;三是打造开放型产业基地,推动开展跨境电商OTC类进口医药试点,打造国际快件邮件“境内海外仓”等;四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等。
在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样板间”方面,中共儋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委员张云鹏认为加强深儋科技合作是很重要的一点。
2024年3月,深圳港物流集团与深农集团共同打造的“深儋农产品集配中心”一期项目启动,第一批重达2万斤的农产品入库。资料图片
“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围绕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引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资源,打造农业示范产业项目;依托深儋科创中心搭建深儋科创孵化平台。”张云鹏提到,同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保税港区“322”精准化通道试点政策扩区增面;打造深儋数字加工贸易区,围绕数据加工、游戏出海等板块,构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等。
“到2027年,通过深儋科创孵化平台引进企业60家以上,形成国际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新机制,区域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张云鹏说。
南方+在现场:
南方日报、南方+: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为儋州洋浦“向海图强”“向绿图强”,实现共赢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大唐(儋州)海洋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宇:
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作为海南省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2019年后国管海域第一个取得批复的项目,项目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体现。截至目前,项目一场址60台风机全部吊装并调试完成,正在做并网前的最后准备。
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约 35.4 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 11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287 万吨、二氧化硫 2.3 万吨以及氮氧化物 1.3 万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海南省坐拥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为助力海南省打造风电产业全产业链,我们与东方风电共同建设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场址60万千瓦机组全部实现海南产,通过项目落地还成功引进了海缆生产施工船舶落地海南。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海上风电实验场、科技研发基地和培训中心、部件联储中心的建设,实验风场建成后,将吸引众多风机厂家前来开展实验与合作,可有力推动风电产业链打造,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为海南省建设海洋强省增添新的强劲动力。
南方+见习记者 黄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