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南方+

全县4个镇、14个村成功入选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名单,入选数量全市第一;3个村入选第一批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25个村被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创建“广东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通过终期验收;大坑林长绿美园入选市级林长绿美园;累计成功创建美丽乡村1632个、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17000多处……

2024年,阳山县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围绕努力实现产业更强、农村更美、活力更足、村民更富、治理更好、风气更正的目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系列成就。

今年来,阳山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乡村焕发新面貌。图为大崀镇松林村。许明辉 摄

今年来,阳山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乡村焕发新面貌。图为大崀镇松林村。许明辉 摄

党建引领聚合力

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2024年6月,阳山举行“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仪式,县四套班子领导现场进行爱心捐款,以实际行动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爱心捐赠活动,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助推阳山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自2010年开展“6·30”活动至2023年,阳山县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慷慨解囊、竭诚奉献,累计捐款约6183万元。而今年截至目前,阳山已收到“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善款423.9万元。这些捐款主要用于产业帮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为推动阳山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阳山积极推动各方参与,进一步发动机关、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各方力量,切实增强各部门全县“一盘棋”的大局意识,一起关心支持乡村振兴。同时,强化舆论宣传,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阳山故事,着力营造全社会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今年9月,2024年阳山县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在杜步镇中心小学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当地超过1000名群众前来观看,由此拉开了全县各乡镇全覆盖开展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的序幕。

“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在杜步镇中心小学举办。

“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文化文艺巡讲巡演巡展活动在杜步镇中心小学举办。

今年来,阳山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激发农民群众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内生动力。截至11月,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先后举办展览71场次;举办培训、讲座280多场次;开展文化进农村258场次、进校园171场次;开展非遗展演活动29场次。

为凝聚合力,夯实“三农”工作基础,阳山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据了解,为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阳山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深入实施《关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定点联系镇村的工作方案》《县领导同志大抓“百千万工程”落实挂点乡镇、村(社区)责任制的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全县“三农”工作及乡村振兴工作,压实工作职责,一体推进全县乡村全面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强化人才支撑,阳山积极引进外地人才,并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截至目前,阳山全县已有专家服务队入库专家60人,2023年乡村工匠通过人数13人;2024年乡土专家新增申报35人,省评审拟定阳山县新增名单人数为34人,复审7人。

产业为先促发展

铺就乡村致富路

在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智能喷灌系统喷洒着水雾,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嫩绿的西洋菜苗在水雾中茁壮成长……

这片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不仅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也成为了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黄文涛 摄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黄文涛 摄

近年来,阳山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旱地西洋菜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缩影。

近年来,阳山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机遇,持续推进清远鸡(阳山鸡)、清远丝苗米、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阳山玉米等阳山五大农业产业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坚持品牌化发展,为大湾区“菜篮子”打造优质生产基地。其中,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1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4个,粤字号知名品牌4个。

阳山还积极鼓励以镇或村连片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优势农产品种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截至今年11月,全县已有农业企业260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1家,今年新增注册农业企业14家。

阳山还着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建好用好蔬菜和丝苗米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建成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4个、专业村3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1个,以丝苗米为主导产业的七拱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1707家,其中2024年新增农民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7家。

为“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近年来,阳山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守好“三农”工作基本盘。阳山紧紧盯住全县2024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024年完成市下达全县粮食生产任务100.01%,粮食安全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为唱响农业品牌,阳山加大力度推进阳山“土特产”品牌培育、宣传推介工作,进一步挖掘释放土特产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

据了解,今年全县新增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示范基地,同时全县共有7家企业被授权使用“清远好风土”品牌,推动西洋菜干、五指毛桃土鸡汤、麦羹等16款深加工农产品纳入“清远好风土”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

2024年11月28日,阳山借助AI科技,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发布了阳山西洋菜AI推广大使“菜小西”。据了解,这是清远市首个农产品AI数字人,是阳山立足自身优势,推动农业成果与科技相结合,探索“AI+农业”的重大突破。

生态整治焕新颜

增强农村发展硬实力

一条条笔直而整洁的乡村道路宛如丝带,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农房之间,向远方蜿蜒伸展;公园里、草坪上,村民们饭后惬意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在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每一处都彰显着干净、亮丽与和谐之美,构成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

七拱镇隔坑村。

七拱镇隔坑村。

今年来,阳山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围绕“五边”“四旁”增绿添美,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打造种植桑梓林20个、公共休闲绿地138处、绿化景观路131条、绿化庭院112个、景观生态林35个,香樟、桂花等各类苗木约种植21.67万株。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发动村内乡村工匠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宅前屋后、街头巷尾闲置土地,以“绣花”功夫打造“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并通过“四小园”评比示范村的形式,示范引领全县各行政村,以点带面,用“绣花”功夫点缀阳山和美乡村新画卷。截至目前,全县2064个自然村开展“四小园”建设,占比99.37%。

阳山还抓紧抓实“典型村”培育。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典型村发展蓝图,印发《关于做好“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县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34个,其中2023年10个,2024年24个,共储备项目131个,目前入选典型村乡村布局已完成。

农村基础设施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支撑,也是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硬件”保障。阳山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此外,阳山还通过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推进齐抓共管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展现乡村振兴新作为,并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深化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工作、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资产配置优化和保值增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手段,持续点燃“三农”发展助推器。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冯兆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