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举办了正式启用后的首场公益活动——第15期“U医公益行”,聚焦泌尿健康,举办学术报告、健康科普、义诊。
活动现场。
南方+记者获悉,该院区将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一项免费的社区前列腺癌筛查项目,联合花都区各级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聚焦泌尿疾病早期筛查,重点关注尿失禁患者、前列腺疾病高危人群,计划覆盖10万名以上居民。
将实行数字化全病程管理系统
覆盖花都区各级医疗单位
在活动现场,同步举办了2025年度尿失禁防治“荧光行动”暨社区前列腺癌筛查项目启动仪式。
明年1月正式启动后,该项目将覆盖花都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周边城镇,推广使用数字化全病程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将贯穿筛查、诊治、康复各个环节,确保患者信息实时共享,治疗过程全程可控。在患者端,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直接查看筛查结果,并根据系统的建议预约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接受个性化康复指导。
活动现场。
与此同时,项目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这一核心平台,与花都区多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合作,将定期开展学术培训和专项讲座,加强与基层医生关于尿失禁与前列腺癌的沟通交流和研讨,构建一个可持续推广的慢病管理模式。
“这不仅仅是一个筛查项目,更是一次医疗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黄海表示,此次筛查项目将有效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短缺和诊疗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升诊疗效率和水平,推动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
“通过‘荧光行动’,我们希望让更多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到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实践中来,从技术赋能到理念普及,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温度,享受到‘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的红利。”他说。
不到10分钟即可完成
泌尿疾病精准筛查
“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帮忙,以后不用跑大医院,只要在社区就能复查,真是太方便了。”活动现场,70岁的方婆婆(化名)连连称赞。
方婆婆被尿频尿急问题困扰多年,“一着急就尿裤子”。此前,她不了解治疗方式、害怕手术,一直没有就医。
现场,义诊专家团队指引方婆婆使用全病程管理小程序建立病历档案,进行相关症状基础评估,使用便携式居家尿流率、超声等设备,帮方婆婆完成了系列检查。
不到十分钟,医生用数字化全病程管理系统快速分析了方婆婆的病史及症状数据,并借助远程支持功能,结合大数据提供了科学的治疗建议。
黄海教授介绍,方婆婆回到家后,数字化全病程管理系统会跟踪其治疗进展,通过手机小程序定期提醒其复查,并且指导她在家里进行膀胱训练。此外,方婆婆还能通过系统远程与医生对接,确保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国家队”专家的医疗服务。
南方+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12月18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正式启用后,该院泌尿外科已入驻花都院区。 目前,该院区的泌尿外科门诊综合诊疗中心初步设立4间门诊诊间及12个相关检查、治疗室,还设置了体外冲击波碎石室。
此外,泌尿外科拟在花都院区开设50张泌尿外科病床,病区以功能泌尿、前列腺疾病、结石为重点方向,突出尿失禁及盆底中心、前列腺疾病中心、泌尿系结石防治中心三大特色中心。
该院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即将建设运营的尿失禁及盆底中心,将是华南地区最完善的尿失禁盆底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前列腺疾病中心,则拟重点开展前列腺激光剜除术、前列腺癌早筛早诊及前列腺癌根治术;泌尿系结石防治中心,计划采用整体微创策略,全程管理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
南方+记者 吴雅楠
通讯员 房诗婷 刘文琴 于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