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黑底化乡村道路笔直整洁,如丝带般穿梭于村落;农房井然有序、风貌统一,错落有致;彩绘墙画生动传神、主题鲜明,令人耳目一新……走进电白区霞洞镇上河村,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村里变化太大了,环境干净整洁,出入更方便,广场也建了起来,绿化也多,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村民王大叔难掩喜悦。
霞洞镇一户农房完成风貌提升后,外立面亮丽醒目。邓建青 摄
这些具象化的建设热潮的背后,是电白谋划项目338个,总投资7.38亿元,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首批12个典型村和23个2024年培育典型村建设按下“加速键”,是“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的氛围越来越浓,效果越来越好。
自上而下推动
促典型村建设提速
国道G228沿线,一栋栋老旧房屋的外墙被工人粉刷成简洁的米白色,房子屋顶也重新进行了修缮,外观变得更加统一和美观。
这场农房风貌提升行动正悄然改变电白乡村。据不完全统计,在G228国道、深茂铁路、沈海高速、茂名港大道等道路沿线两旁以及镇村先行示范点,已有2000多栋农房完成风貌改造提升。
黄岭镇南清村一处房屋墙面正在粉刷升级。邓建青 摄
镇村建设正在提速,经济格局和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源于自上而下的推动。
今年以来,电白区委、区政府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列入中心工作,在上级建设资金之外,全年统筹财政资金4250万元,以典型村为重点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同时,加大资金统筹谋划,按100个村的目标打包申报25亿元债券资金支持(一期35个典型村建设投资约4.34亿元),目前正在加快启动立项工作。
电白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区四套班子领导下沉镇村,走村入户,一线指挥。电白区委办、区政府办督查室、农业农村、住建等多部门联合督导,镇村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村民踊跃参与。电白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典型村培育专班,设立综合协调、选树培育、督导检查小组,统筹协调培育工作。
到今年三季度,35个典型村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且均已动工建设,谋划项目338个,总投资7.38亿元……电白创新与央企、省规院和优秀民企等团队组成设计联盟推进典型镇村规划,提速培育、加快建设、抓好运营典型村。
典型村建设现场,大型机械和工人正马不停蹄开展土地平整、污水管道修复和绿美庭院建设工作。道路完成黑底化,新的小菜园、小公园建了起来,人居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
火热的势头中,电白已有247个村通过市美丽宜居村验收,121个“农家小苑”投入使用,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空置率持续改善,深茂铁路、沈海高速等重要通道周边打造出一批风貌突出的亮点示范村庄。
整治关键问题
助乡镇发展提质增效
首批典型村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7020吨,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965处,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315处,整治垃圾乱扔乱放1151处、污水乱排乱倒101处,新增种植绿化树木34000多株……典型村的创建工作,随着一个个数字的累积,正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电白还对照典型村建设要求与评价标准自查自纠,同时聚焦巡视与市督导问题进行整改。今年8月,电白针对典型村开展全面摸底核查,9月起安排6个督导组专项督导,10月则委托第三方预评估,找准问题,提升品质。与此同时,各镇街也加大建设与整治力度,以求取得明显成效。目前,12个首批典型村以“清单制+销号制”落实整改,问题已整改完成。
望夫镇花山村民房新貌。张鹏飞 摄
在大力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同时,电白也将抓党建促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强村富民公司发展路径,以多元化发展模式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前段时间,电白各镇街纷纷成立强镇、强村公司,寻求通过整合产业和人才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今,电白区35个典型村均已成立强村公司;约1300家乡村“微工厂”涌现,带动近3万名村民就业;1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比增20%以上,谋划推动三年内全区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元,力求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新路径。
致力于做好“镇域经济、城乡面貌”两篇文章,电白还对4个典型镇建设加大投入、补齐短板。
沙琅镇实施美丽入口美化提升、美丽客厅环境提升等6大项目;观珠镇对农贸市场周边外立面、美丽河道等开展建设;林头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面铺开;霞洞镇完善圩镇基础设施和提升圩镇风貌环境……随着美丽圩镇建设、环境秩序整治、基础设施提质等项目的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逐渐呈现宜居宜业新貌。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