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砅park精彩 共创未来”高明区石水招商推介会暨井头圩开圩仪式在杨和镇石水村砅PARK举行,10个商家签订入驻意向书。
通过非遗体验、井头圩市集、草坪音乐节、乡村濑粉宴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杨和向市民游客展示石水村丰富的农文旅资源。石水村内涵丰富的新地标也在仪式上揭幕亮相。
借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的契机,石水村近年迎来蝶变,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文旅资源进一步获得开发。
杨和镇委书记罗伟源在仪式上发出邀请:“诚挚地欢迎大家多到石水走一走、看一看,相信石水一定会成为大家游山玩水的好去处、投资兴业的新空间、耕耘收获的新天地!”
“砅park精彩 共创未来”高明区石水招商推介会暨井头圩开圩仪式举行,10个商家签订入驻意向书。
立足资源禀赋
帮扶“组合拳”出成效
石水,顾名思义,石水村自然景观的最大特色便是“石+水”,以遍布山野的鹅卵石和碧水山间环绕而著名。
石水村总面积约65.7平方公里,是佛山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拥有“佛山第一峰”皂幕山、西坑支流小流域等生态资源。
其中,皂幕山作为高明河主要支流杨梅河的发源地,碧水穿流层层山林,造就了最初的石水村。而“石+水”,这两个字加起来形成“砅”(读音为lì),表示在水中浅处放置大石块,踏石而过,也恰好与石水村的特色保持一致。
石水村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的最大特色便是“石+水”。
石水村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作为市直挂钩联系单位,佛山市纪委监委既“督”又“战”,班子成员多次前往石水开展调研,发掘资源禀赋、找准问题短板、统筹发展要素,明确“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振兴并举的帮扶方向,并选派优秀干部与区、镇、村精干力量组成驻点帮扶工作联合专班,扎实有效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
与此同时,佛山市交通投资集团、市水业集团、中铁建南方工程公司、顺德控股集团、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等企业也出钱出工出力,倾心支持石水村建设。高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杨和镇委书记、镇长落实“一线施工队长”职责,提级推进石水典型村建设。
在市区镇三级联动支持下,石水村积极争取市、区、镇下沉资源、驻点帮扶,链接6家国资力量,积极融入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开发建设,共同塑造“砅PARK几好”“深山里的夜生活”等文旅IP,推出“石水新八景”,并举办徒步音乐嘉年华等活动造势引流,共促成总投资10.65亿元的11个产业项目落地。
在市区镇三级联动支持下,石水村积极融入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开发建设,人气越来越旺。
推动产业融合
探出村强民富新路
活动现场播放了石水招商推介片《石水缤纷多彩,仍为您留白》,向游客全方位展示石水的文旅资源和发展优势。杨和镇副镇长黎时伟介绍了石水的投资环境与相关政策以及石水未来的发展蓝图。
签约仪式上,杨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兆初与10个商家签订入驻意向书。
石水村内涵丰富的新地标揭幕亮相。
石水村内涵丰富的新地标也在仪式上揭幕亮相。地标整体形态以篆体书写的“砅”,凸显石水村天然文旅IP山和溪(石和水)。左边“石”字中的“口”用石头展现,巧妙地把石与山进行结合,寓指皂幕山;右边“水”字流畅柔和的线条宛如注满了玻璃水的西坑小流域。整个地标由多个“1”组成,每个“1”分别用攀登高峰、亲子游玩、旅游摄影等元素贯穿,寓指井头村所在的这一片区不仅有“佛山第一峰”皂幕山,更是攀登游玩、旅游打卡、祈福许愿的胜地。
近年来,石水村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主动招商引资,通过建设石水村招商中心以及开展企村结对帮扶行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以乡村旅游为支点,石水还积极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第二产业的远航酒业绿色生态酿酒基地,与一、三产业紧密联结,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助力皂幕山片区的旅游开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石水村还深入挖掘石水村廉洁文化元素,总结七条“石水家训”,并根据古籍内容,提炼出“包青天”包拯与石水村的故事。今年围绕“山”“水”资源,更打造了“石水新八景”。
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石水村正力争打造生态村乡村振兴样板,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场景,探出村强民富的新路。
石水村正力争打造生态村乡村振兴样板。
【石水新八景】
● 皂幕凌云(皂幕山旅游风景区)
国家级AAAA级景区,主峰海拔808米,有“佛山第一峰”的美誉。因林木幽深、苍翠深邃,宛如无边绿帐,因而得名。这里有壮观的山水景色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打造了樱花峪、长寿泉、仙人洞、忽见瀑等多个景观节点,游客顺着佛山第一梯,历逐云亭、多岐亭、半九亭,最终直达峰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4年皂幕山游客数超2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0%。
●梯田阡陌(坑美梯田)
坐落在“佛山第一峰”皂幕山脚下,面积近200亩,过去是一块石漠化严重的山间平地,如今通过“夏种水稻冬种油菜”营造了四季美景,旁边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 银龙戏瀑(游龙峡原生态旅游区漂流)
位于石水村与鹤山四堡林场的交界之处,漂流全长6.8公里,为广东省内最长的漂流河,总落差108米,最高落差达19米。今年暑期旺季,游龙峡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最高峰一天接待游客近6000人,“水上过山车”的失重感让游客们为之着迷。
● 石上清涧(西坑支流小流域)
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全长约14.3公里,是藏在皂幕山下的碧道,以水为纽带、以堤岸为载体,串联沿线周边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节点工程和主题打卡驿站,是集观水、听水,戏水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带。
● 骑楼巷影(凌云街)
原为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骑楼建筑,见证了井头圩曾经的商业辉煌。每逢圩日,周边的村民都前来赶集。不过,骑楼文化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衰落。2024年,杨和通过政企共建,以圩镇微更新、微改造等方式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时尚餐饮、便利商超、休闲旅居等多元业态正在陆续进驻,老街风华再现,焕发生机。
● 谷里盈新(砅PARK)
原是井头粮仓,是石水村一代人的记忆。井头粮仓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杨梅粮所的一个分站,是当时井头片区村民交公粮、储收余粮的站点,于2002年关闭。2024年,杨和对旧粮仓进行了改造更新,承载着半个世纪记忆的粮仓,带着新的文化内涵重新开放。砅PARK占地面积5143平方米,引入多种业态配套,建成集亲子游乐、艺术文创、餐饮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园区,成为杨和文旅新地标。
● 文澜墨韵(凌云书院)
又称凌云书舍,始建于清代同治、光绪时期,是高明地区复兴的书院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后来,凌云书院原址被改建为粮仓。现重建的凌云书院,坐落于石水村井一村民小组。村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文化活动,开展学习非遗项目版画等活动。
●百狮献瑞(百狮图)
位于高明杨和横坑村亲水平台,长66.6米,高2.3米,上面画有100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形态传神、朴拙有趣,是由高明区文广旅体局主导、广州美术学院团队精心绘制的原创作品。龙狮文化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幅图包括了舞狮里面所有的动作,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狮子形象,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采写:南方+记者 盛正挺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
通讯员 杨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