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佛山市眼底疾病筛查体系建设暨广东省基层慢病筛查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佛山站学术会议在禅城区举办。活动上,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佛二医”)为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赠送医疗设备,并启动专科双向转诊机制,帮助这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我院将探索与市内乃至省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合作模式。”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巍巍说。未来,佛二医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哨点网络布局、人才队伍优化、专业技能培训、诊疗技术帮扶等多方面举措,使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2月28日,佛山市眼底疾病筛查体系建设暨广东省基层慢病筛查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佛山站学术会议举办。南方+ 邱日华 摄
服务基层健康“守门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层健康“守门人”,其医疗质量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幸福。
活动上,佛二医向高明区杨和镇卫生院、高明区富湾中心卫生院移交眼底疾病筛查设备。“希望通过专业设备的引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眼底疾病的筛查与管理,为广大群众的眼健康保驾护航。”张巍巍表示。
同时,佛二医向第一批基层分级诊疗协作单位进行授牌。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高明区杨和镇卫生院,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成为佛二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科医联体单位,双方将构建起紧密的专科双向转诊机制。
佛二医眼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水平在省内排名前三,年均门诊量超31万人次、手术量逾1.8万台。近期,该院成立了佛山市公立医院内部的第一个眼科医院,设立九个亚专科,眼科专业化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三甲医院,佛二医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把眼科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多方面提升基层健康“守门人”的服务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医靠”。
“希望佛二医能将先进做法及经验向高明区的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助力高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络织实、织密。”高明区副区长陈妍妍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其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AI+”点亮基层“睛”彩
“早就听说佛山市二医院眼科好,现在终于体验到了。”桥头镇村民孔博(化名)说。依托佛二医的“AI+远程”眼底筛查项目,百里之外的患者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眼科诊疗服务。
目前,我国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没有独立的眼科,超过70%的眼科医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不少眼科尤其是眼底疾病患者往往等到症状可感后,才前往有诊疗能力的大医院诊治,从而错过了矫正的最佳时期。
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佛二医去年开始探索构建人工智能协助下远程眼底病阅片平台,采用“AI+远程”开启眼底筛查新模式,联合基层开展眼底病筛查工作。
群众可在家门口的卫生院进行眼底拍照,由AI进行初筛后,再远程传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由市二医院的眼底病专家进行复核。如果专家认为有干预必要时,则通知患者到院复查和治疗。此后,眼底病患者可以在当地卫生院复查。
据介绍,这一筛查项目如今已覆盖肇庆市怀集县桥头村以及佛山市内多个镇街社区村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佛二医人工智能协助下远程眼底病阅片平台累计完成眼底照片采集4474人次。通过该平台的精准筛查,共识别出高度致盲性眼病相关病例187例,有效挽救了大量患者的视力,预防了不可逆性盲症的发生。
“期望这些实践与探索能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分级诊疗积累宝贵的经验,也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张巍巍说。
采写:南方+记者 邱日华
通讯员 黄晓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