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三水走出新实践。12月27日,三水科创实验学校举行建校一周年庆典,校内的恒洁·航天科技创新中心以及科艺创作空间同步揭幕启用,标志着该校科创教育有了新载体,科学教育实践有望更上层楼。
据悉,办学一年来,三水科创实验学校以创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为抓手,为科创学子创设了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和优质高端的学习空间、学习资源,邀请院士、航天员、科学家走进校园。学校还获评为广东省首批科学教育示范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励217人次。
三水科创实验学校党组织书记蓝翠芳(左)向恒洁卫浴集团赠送纪念牌匾。
揭幕即高质
两大学习空间启用
本次庆典活动以“政企家校协奏周年庆典,航天科艺绽放璀璨荣光”为主题,重点展示了学校建设一年来创新教育及科艺融合教育的成果。
当天,校内两大创新教育学习空间揭幕。走进位于学校一楼的恒洁·航天科技创新中心,仿佛置身于太空中。神舟系列火箭、北斗卫星、中国空间站……各种造型的航天器模型前,站满了带着好奇目光的孩子。
恒洁·航天科技创新中心由三水慈善会·恒创教育基金出资建设。去年,在学校落成庆典上,恒洁卫浴集团和三水区慈善会联合成立了“三水区慈善会·恒创教育基金”,恒洁卫浴集团捐出100万元,定向用于三水科创实验学校的发展建设。
恒洁·航天科技创新中心启用。
如今,恒洁·航天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是对关心支持三水教育事业的社会力量的有力回应。现场可见,恒洁·航天科技创新中心设备高端,航天创新大赛所需的学具一应俱全。
以北斗卫星模型展示区为例,它模拟展示了由北斗卫星信号生成的时间、卫星运行轨迹、气象及经纬度信息等不同应用场景。未来,航天科技创新中心将用于航天STEAM课程实施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指导,为潜在的科创人才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把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融入到德、智、体、美、劳“五育”活动中,校内的科艺创作空间应运而生。书法、绘画、手工创作等一个个艺术作品,均围绕航天航空主题展开,也都由校内师生或家长合作完成。精美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丰沛的想象力与扎实的动手能力。
在学校党组织书记蓝翠芳看来,科艺创作空间的启用,正体现了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丰富内涵。学校希望为学生打造艺术创作与展示的平台,让“万物皆可创造,万物皆可用于创造”的思想悄然地影响和浸润着师生,让美与创造在科创校园里持续发生。
全员参与是当日庆典活动的最大特征。当日一早,在三水科创实验学校的教学长廊上,“水中刹车”“变甜的盐”“可乐消失术”等数十个科学展示摊位一字排开,学生们有的忙着实验展示、有的忙着讲解实验原理、有的忙着到各摊位前集章,他们沉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呈现出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学生展示科创作品。
前来参观航天科技创新中心的初一(10)班的学生陈资超说,每周三是他最期待的一天,因为可以上航模的模拟飞行课。而航天科技创新中心的开放,更让他见识到了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的雄厚实力。
开办即标杆
办学成绩单公布
三水科创实验学校位于佛山千亿工业重镇乐平镇内。从创办之初,学校就以“科创教育”为定位,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科技人才,承担着率先为三水在科创教育领域作出探索的使命,承载着乐平镇群众与企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期待。
开办一年,学校办学成果如何?庆典活动上公布了该校开办一年的成绩单:
三水科创实验学校携手中国宇航学会航医工专委会,共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围绕航天文化建设、航天科技学习空间打造、航天STEAM课程开发、航天科普活动开展、名优教师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等六大维度,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为科创学子创设了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和优质、高端的学习空间、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在科创校园里就能与院士、航天员、科学家对话、交流。
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励超217人次;首届初一学生参加区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学校武术队、游泳队参加市区比赛均获得佳绩。在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优良率达到87.5%,排名全区第一,获评三水区“标兵学校”称号。
开办一年,学校还被评为佛山市英才培养计划基地校、广东省首批科学教育示范校等,从侧面肯定了学校在科学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区、镇党委政府的厚爱,市、区教育局的关怀,有如春风化雨,使得学校在这一年中稳步前行,硕果累累。”蓝翠芳说。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当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三水科创实验学校也勇于迈出探索的步伐。当日,三水科创实验学校“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深度学习”项目正式启动。
“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深度学习”项目启动。
项目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为依托,旨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着力打造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活力的卓越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办学品质进一步提升。
蓝翠芳说:“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以创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为抓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强烈家国情怀、有科学家素养、工程师创造、航天员精神的优秀学子。”
采写:南方+记者 吴碧霞
三水区档案馆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