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2024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发布,宝安位居全国第四,彰显了全国产业大区的强劲实力。
这是大众熟知的宝安产业发展A面。B面则是宝安突破了单一产业发展的桎梏,站在了“两业融合”的潮头,实现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两翼齐飞”。
如今,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比42.5%、57.5%,二者紧密协作,如同高速运转的双引擎,驱动宝安构建起了“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回溯到2022年,当很多城区还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宝安果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探索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试验场”。
随着经验的累积,宝安精准锚定了“两业融合”的关键路径——牢牢抓住生产性服务业这个“牛鼻子”。
何为生产性服务业?简单来说,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隶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我们熟知的物流、金融、会展、供应链服务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其突出意义,在于大幅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不妨看看宝安的生动实践:区内顺丰、跨越等物流巨头,为辖区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可使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约 10%-15%,库存周转率提升20%-30%,企业经济效益蹭蹭上涨。
为给生产性服务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今年2月初,宝安在全市率先发布《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
其中,提出围绕制造链部署服务链,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5大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选择布局这5个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宝安有着深层次的考虑。
它们同处于前海“扩区”范围内,享受前海优惠政策覆盖,可以借助前海总规落地的东风,推动前海宝安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它们还如同生机盎然的“活水”,流向宝安5万多家制造企业这片肥沃“良田”,滋养着产业茁壮成长。
比如,前文提到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可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能全面提升数实融合能力,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速创新,让传统产业重焕生机。
打造总部经济,将提升宝安营商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吸引产业链资源企业和总部企业纷至沓来,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生产性金融服务,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资金瓶颈问题。
发展会展服务业,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平台,拓展市场渠道,扩大销售版图。
正是有了生产性服务业这一超强“黏合剂”,宝安的“两业融合” 才绽放出了无限可能。
从最新经济发展数据便能窥探一二:2024年前三季度,宝安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29.57亿元,同比增长 6.8%,经济发展呈现向新、向优、向好的蓬勃态势。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00.54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28.35亿元,同比增长5.1%。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宝安还正在拓宽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腹地,为周边城市制造业赋能,牵动国内国际要素在大湾区加速流动,重塑大湾区发展新动能,书写区域协同新篇章。
推荐阅读:
策划/统筹:崔洁
撰文:苏国锐
摄影:何俊
海报: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