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如何培养?专家齐聚广东这场人才大讲堂精准“开方”

广东人社头条
+订阅

12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第17讲)在广州举行。本次大讲堂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题,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教育等热点议题,邀请行业专家、教育学者、产业工匠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新时代人才高地。

无

专家“把脉开方”:如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19万人,其中高素质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 35.77%,全省技工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超过16万人,为制造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以来,广东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在破解“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结构性矛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推动就业、为企业人才解“渴”的关键一招,广东已遴选了2批共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覆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广东产业链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志群教授认为:“‘产教评’对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体系至关重要,需企业学校协同参与各环节,以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同时,他还呼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技能鉴定、就业等体制机制,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国家人才需求结构,理智选择教育路径,通过教育改革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阎子刚则认为:“现在学校要找接收实习和就业的企业,而企业要花大力气寻求合适的人才,双方信息不互通,沟通过程不易、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个痛点,他提出可以搭建更多规范的中介平台和机制,让学校和企业能够互动合作,从而更好地满足双方需求。

与两位专家精准“把脉”不同,广东首席技师吴金源通过分享从一个普通的石油产品精制工成长为首席技师的经历,讲述近年来广东技能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技能成才,不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行之路。”他说。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培训部部长曾庆伟则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享了技能人才的培养经验:“我们会对人才进行精准的企业岗位培训,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培训素材和资源,经过我们培训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匹配的岗位。”她还说,希望政府、企业和院校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无

企业院校共聚:探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方法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全国的职教专家、职业教育校长、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围绕世赛、工匠精神、产教评融合、职教出海等话题,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形式,深入探讨当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方法。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广东不仅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更厚培技能人才成长土壤,全力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广东省人社厅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东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系列促进产教融合政策,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切实推动技能人才发展路径由单一阶梯向多维立交转变,切实为一线工人搭建好“成长阶梯”。

与此同时,广东以技能大赛为抓手,贯通三级赛事平台构建“大国工匠”培养体系;开展南粤技术能手奖评选,树立技能典型,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接下来,广东省人社厅将通过人才港大讲堂等特色品牌活动,进一步拓宽产教融合的合作领域与深度,以活动为桥梁,连接政府、企业、院校及社会各界,共同探索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南方+见习记者 李乾 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粤仁宣

编辑 施心怡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