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时评|文化南海,越“老”越潮

南方+

站在“人文经济学元年”的尾声回望——文化南海,可以说是越“老”越潮、越“老”越爆。

很少有哪座城市,能够像这两年的佛山南海一样,在传统文化如此自然、纯粹地嵌入人们生活同时,又做好流量、艺术、商业等“现代文章”,持续不断地输出潮流“爆款”。

从龙舟领域,叠滘“龙船漂移”赛的连年出圈,到醒狮领域,“雄狮少年”系列电影的品质与口碑一部比一部强,再到武术领域,开心麻花音乐剧《咏春》全国巡演,几乎每一项在南海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都在这两年诞生了新的生命火花,受到外界强烈关注,并且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当然,这里的“老”,一定要加引号。因为燃爆全网之前,首先就要燃爆自己。南海传统文化虽然“年龄”不小,最久远的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其蓬勃的生命力,远不是一个老字可以概括。

从南海传统文化本身的特质来说,其本身足够鲜活、足够强大。比如端午划龙舟,南海的赛事规模、群众参与度、竞技观赏性在全国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咏春》背后,南海全区拥有54个代表拳种,2000多个宗支,常年习武的人有6万,武馆数量达到238家。以醒狮文化为主题的《雄狮少年》之所以到南海取景,就因为“天下醒狮,皆出南海”,这里有全国最强的醒狮队伍。这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反差娱乐元素、拼搏奋斗精神,也同样十分吸引人。

在传统文化本身的蓬勃生命力基础上,南海这两年做好了几篇文章,实现了几层突破,成功让它们越“老”越潮、越“老”越爆。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现代流量文章,在流量上突破。就以龙舟文化来说,叠滘“龙船漂移”去年首次火爆之后,今年南海各方有意识地想要再次把握流量。

如龙船队中,陈丰龙船队的鼓手因为与港星吴彦祖的外貌非常相似,而被称为“吴彦祖叠滘分祖”,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有的队伍鼓手身上不但有鼓槌,还绑上了摄像头,“自己的流量自己玩”。同样在龙舟文化领域,“全国最古老”的盐步老龙品牌也在这两年有意识地打响,每年都被央视等众多央媒报道。

其次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文章,在艺术上突破。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很多时候都因为其本身有一定的艺术性。比如醒狮,狮头怎么制作、动作怎样表现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分。但是就现代来说,人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变化、大众思潮和趣味都在变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了。

比如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在灯湖中轴,被称为全球最高最大的醒狮艺术装置“狮门”已经完成设计,即将建造亮相。在今年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上,许多作品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比如《浮舟》的创作灵感来自南海水系文化、龙舟传统和社区复兴,明确提出希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关于传统文化的电影、戏剧等其他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南海的例子同样有很多。

还有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商业文章,在商业上突破。衡量一件事情成不成功,有很多标准。在现代商业社会,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人肯为这件事花钱?商业化道路的走通,为南海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注入了很强力量。

在《咏春》音乐剧和“雄狮少年”系列电影中,南海都投入了很大的支持,为的就是要把本地传统文化发扬出去。《咏春》全国巡演的火爆、《雄狮少年》与《雄狮少年2》的持续高票房,说明了人们是愿意为南海的传统文化花钱的。明年1月5日前,《咏春》的首轮全国巡演将达到27场。在最近举办的《雄狮少年2》佛山回乡庆典中,许多外地观众专门赶到南海体验。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果说现代潮流文化是一束光,当这道光照到南海传统文化之上时,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并且还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传统文化复兴、文化自信普遍增强的大背景下,南海传统文化正在这个时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采写:南方+记者 熊程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