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持续加强呼吸等临床专科建设,夯实区域医疗高地

南方日报 南方+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病原体的持续变异为人类带来呼吸道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慢性病多发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呼吸学科与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息息相关。

笔者从汕头市卫生健康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汕头将加强呼吸等临床专科建设作为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和区域医疗中心的举措之一,持续推进呼吸专科建设,加强学科研究与交流,提升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增强呼吸专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力。

加强区域联动

造福粤东百姓

今年8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到了一位病人的求助。原来,今年61岁的患者李阿姨因反复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在潮州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使用了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10多天后病情仍逐渐加重。彼时李阿姨病情危重,转运至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诊治。

结合李阿姨的病情,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判定这并非一例简单、常见的重症肺炎,于是立即发起多学科会诊讨论(MDT),在床边经皮肺穿刺活检后,病理确定患者患的正是少见的肺炎型肺癌。在判断患者可能存在靶向治疗机会后,医院病理科又加紧为她开展基因靶点多重PCR检测,半天后筛查出有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相关位点突变阳性,选用对应的口服靶向治疗药物。仅4天,李阿姨便脱离了危险,转出了呼吸重症监护室,住院半月后好转出院。

这例重症肺炎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就医体验,正是当前汕潮揭等市加强医疗领域的合作联动,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诊疗服务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汕头加快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提升医疗服务区域辐射力的体现。

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样的案例不时发生着。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省内呼吸分中心,以及汕头市呼吸疾病质控中心、市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挂靠单位,科室为区域多家兄弟医院及基层医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受邀为潮州市一医院指导开展首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手术,为揭阳市一医院开展首例激光消融术下支架置入手术,为汕头本地多家医院指导开展首例支架置入术等。帮助、指导粤东区域多家医院开展新的呼吸介入技术,为粤东呼吸专科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10月,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开进汕头,助力粤东呼吸专科医护人员提升呼吸生理和肺功能检查的知识与技能。12月21日,第五届粤东呼吸联盟论坛在汕头举办,为粤东当地呼吸专科医务人员带来了慢阻肺、呼吸内镜技术、哮喘管理、肺癌精准诊治等的前沿进展。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汕头市医学会呼吸内科专委会主委、汕头市中心医院大内科负责人张淇钏介绍,近年来,粤东各家医疗机构呼吸专科互动密切,各医疗机构间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正推动着粤东呼吸专科的学科发展,更好地造福当地群众。

第五届粤东呼吸联盟论坛在汕头举办。

第五届粤东呼吸联盟论坛在汕头举办。

做强呼吸专科

引领区域发展

今年10月,汕头市在外潮籍医学专家委员会(潮医智库)2024年年会举办,揭牌成立7家汕头市级专科会诊中心(建设单位),汕头市中心医院承担起市级呼吸专科会诊中心的建设工作。旋即,该院将组建起中心气道急症急救小组作为会诊中心建设工作的措施之一,挑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骨干医师组建急救小组,配合护理和麻醉小组,24小时响应为有需要的中心气道急症患者开展紧急呼吸介入手术等诊治。

中心气道急症是指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或隆突等中心气道部位的急性阻塞或其他紧急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迅速致命。张淇钏介绍,中心气道急症急救小组的成立,为区域内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提供了紧急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快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目前,急救小组已为肿瘤压迫致气管重度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多名不同类型的病人开展介入手术,帮助他们顺畅呼吸,延续生命。

为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硬件支持,汕头市中心医院一直在探索。

去年年底,该院在新启用的9号楼上开辟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三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调整为4个病区,拥有142张床位和独立RICU,总床数比之前接近翻一番。科室还结合学科发展特点,设置了介入呼吸组、呼吸危重症、肺部结节/肿瘤、肺部感染、哮喘/慢阻肺、间质肺病与肺血管病、睡眠呼吸障碍与烟草病及呼吸治疗与肺康复等8个亚专科学组,持续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成功独立开展粤东地区首例“硅酮支架置入术”,常规开展硬质支气镜下复杂支架技术,成熟开展内科胸腔镜对复杂胸膜性疾病的诊断和电磁导航引导下外周小结节活检术……目前,汕头市中心医院已独立开展多项呼吸领域前沿技术,成为粤东地区呼吸内镜手术开展例数最多、难度最大的医疗机构。

张淇钏介绍,接下来,汕头市中心医院将继续发挥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省内呼吸分中心的担当作用,持续推动区域呼吸专科发展,助推汕头区域医疗高地建设。他介绍,目前该院还正联合粤东多家医院筹备成立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粤东呼吸疾病防控协作组,进一步推动区域呼吸专科之间的协作,引领提升区域呼吸医疗水平。

 ■延伸 

潮医智库扩大帮扶服务半径,绘就反哺家乡“同心圆”

12月21日,第五届粤东呼吸联盟论坛在汕头举办,邀请省内外多位知名医学专家作学术报告与案例讨论,带来呼吸学科最新治疗理念与技术,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和危重病监护水平。

作为粤东呼吸学界的一场学术盛宴,会议受到多位在外潮籍医学专家关注。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杰出科学奖获奖者、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时悦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蔡绍曦教授等多名潮医智库专家也特地赶回潮汕,为家乡的医务人员讲学分享。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技术合作,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医疗事业发展,总有着潮医智库专家们默默付出的身影。

李时悦教授介绍,早在5年前,他与粤东多家公立医院呼吸科主任联合发起粤东呼吸联盟论坛,邀请国内外顶尖学专家讲学、办学习班,推广呼吸领域新技术等方式,为家乡的医务人员带来了前沿的专科进展。“我们也希望通过学术活动,推动粤东地区呼吸学科的发展,规范呼吸诊疗活动,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李时悦介绍道。

事实上,在潮医智库的助力下,汕头医疗学术氛围日渐浓厚,每年举办的学术活动数量有了大幅提升,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学术活动一百多场。作为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教授促成了协会多个分支机构在汕举办学术会议,把前沿的医疗科研进展带到潮汕;在他的指导下,汕头市医师协会成立,为协会会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推动临床医疗和医学科研的发展。

他介绍,在潮医智库专家们的鼓励、指导与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潮汕本地医学人才在全省学术平台崭露头角,成为医疗领域省级学会(协会)的主委、副主委,在更高级别的平台展开学术交流,把更前沿的理念与技术带到潮汕,推动区域医疗水平的提升。潮医智库专家们还帮扶汕头多家医疗机构创建“三甲”,与多家医院数十个专科签订帮扶协议。

“在外的潮汕人都有一颗心系故乡之心,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关注着。”吴一龙教授说,尽管每次返汕行程都非常仓促,他和潮医智库的专家们都会尽量挤出时间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交流。“这里有乡情,有友谊,还有美食,我们乐此不疲!”他说道。

文/图:南方+记者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