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土”成金!饶平这样破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南方+

11月,天气晴好,无垠的海面碎浪翻涌,饶平县自然资源局海洋资源管理股股长林清江带队出海,例行巡查海岛碑。船行至浮屿岛,蔚蓝之中突然跃出一抹粉红引起他的注意,竟是中华白海豚。这次匆忙的惊鸿一瞥,让在场人员久久回味。

林清江兴奋之余,也感到十分欣慰,“这说明土地综合整治及海岸带整治修复已初见成效,海洋生态正在恢复。”近年来,黄冈镇积极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以样板工程的先行经验,为全市、全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贡献“饶平智慧”。

整治后的碧洲村海湾。受访者供图

整治后的碧洲村海湾。受访者供图

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7.02亿元,新增耕地面积11.2公顷、盘活建设用地4.06公顷、海湾整治面积11.29公顷、海岸带修复近千米,整治工作初显成效。此外,饶平充分运用政策利好,分三个实施方案谋划了柘林、三饶、钱东、汤溪、浮山、新圩、樟溪、联饶等8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持续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生态“洗牌”,疏淤修复近千米海岸带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在饶平海域,中华白海豚既是稀客,也是“老朋友”。林清江说,近年来,对水质极其敏感的“水上大熊猫”频频现身黄冈汛洲岛海域,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几乎见不到。

这次“会面”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如今,从碧洲海岸的亲水平台望去,美丽海滨村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浪花轻拍着岸边的红树林,整洁干净的亲水平台与步道蜿蜒,远处海鸥盘旋,村民三五成群坐在长椅上闲聊。碧洲村村民洪华坤常常在海边散步,对这个亲水平台感到很满意:“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平日里多了个可以走动的好去处。”

碧洲村海岸风貌提升显著,亲水平台干净整洁。黄品 摄

碧洲村海岸风貌提升显著,亲水平台干净整洁。黄品 摄

备受夸赞的碧洲海岸带,过去曾是一片“脏乱差”。碧洲村干部郑胜锋回忆说:“整治之前,成堆的蚝壳就堆在海滩,海洋垃圾也随处可见。”过去,由于围垦养殖等开发活动的影响,加上以硬质为主的堤岸工程建设,碧洲沿岸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域的环境卫生状况和整体形象不堪。

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饶平启动碧洲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分为清脏疏淤、植树造景两步。首先,通过清理脏污打开治理空间,完成对范围1.8万平方千米的垃圾清理,以及对面积1200平方米的废弃构造物进行清理,同时推进沿岸疏浚淤泥作业。“通过疏浚淤泥提高海水交换能力,进而提高海洋的净化能力。”林清江说,水质的提升为海洋生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碧洲海岸带整治前。受访者供图

碧洲海岸带整治后。黄品 摄

碧洲海岸带整治后。黄品 摄

紧接着,饶平在碧洲海岸带开展2000平方米生态景观林和5500平方米红树林的大规模种植,这不仅为海岸增添了绿色屏障,更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增强了生态稳定性。郑胜锋表示,大约经过5年时间生长,这片沿海湿地将形成规模,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最后,新建长145米、宽2米的游步道及1200平方米亲水安全平台,并设置海洋防灾警戒潮位标识。

在重点推进碧洲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的同时,黄冈镇还推进汛洲岛重点海湾整治项目,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提升环境治理的保障手段。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整治海湾面积11.29公顷,新增绿化面积1.87公顷、海岸带修复近千米,有效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黄冈镇总体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实现双提升。

“大变”耕地,千米引水“复活”沃田

自国道G228驱车往福建方向前行,从碧岗村一处缺口驶入,经过羊肠小道后豁然开朗。一片由茂密山林环抱的连片耕地宛如“世外桃源”般展现在眼前——松软的土地在日光下裸露,地里充满机械平整的痕迹,踩上去“沙沙”作响。几条新铺设的沟渠将耕地分隔开,径直延伸往林深处。

黄冈镇兴修水利,盘活闲置荒废耕地。黄品 摄

黄冈镇兴修水利,盘活闲置荒废耕地。黄品 摄

事实上,这片土地经历了“由荒到饶”的过程。据黄冈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郑佳炜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地块主要用作种植地瓜,近年被承包用于种植百香果,由于水源断流,作物失收,渐渐沦为杂草丛生的荒地。

但在碧岗村补充耕地项目施工负责人洪海省看来,这片所谓“荒地”并不荒。他表示,耕作层土壤是耕地的精华,厚度一般为15-20厘米,其中作物根系密集,养分含量较丰富。“这次用挖掘机挖开后,土壤耕作层深达70厘米左右。”

如何让它重新焕发生机?郑佳炜表示,这片耕地的问题在于水源匮乏,需要从山坡另一侧、1000多米外的龙潭水库溢洪口引水解决灌溉问题。

项目组为地块重新设计引水。黄品 摄

项目组为地块重新设计引水。黄品 摄

修水之初,项目组根据村里提供的线路去复通,但上山发现沟渠断流,只得重新设计引水。为让这条“断水”重新流起来,项目组费了不少心力。洪海省提到:“原水渠年久失修,杂草树木蔓延,恢复的难度很大,靠人力无法做到。”因此,他们从另外的山坡开辟便道,让机械进山作业,目前已经修至水源地。

不仅要取到水,还要让这条珍贵的水源24小时流淌。“如果使用泵站,群众的电力支出较大”,郑佳炜表示,为减轻群众耕作的负担,项目计划让沟渠实现自流水,并使用质量优良的PE管材,保证水源长久稳定供给灌溉。

断水续长流后,荒地有望变沃野。郑佳炜说,如今该片120多亩的耕地已经平整完成,再经过一段时间改良便可供耕作,届时将重新焕发生机。

像碧岗村这样的耕地“复活记”正在黄冈镇不断上演。该镇选取水利资源、土壤肥力较优的片区作为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地块,将区域内低效园地、残次林地、荒弃坑塘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推动碎田变整田、小田并大田,实现耕地集中连片。项目实施以来,新增耕地面积11.2公顷,达到耕地碎片化整治、提高耕地连片度和质量的效果,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爆改”旧厂,4公顷闲置地皮起高楼

走进位于饶平大道的海富·一品香域住宅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精心设计的绿化景观。绿荫婆娑的树木沿着小径成行,五彩斑斓的花坛错落有致,孩子们在崭新的游乐设施上嬉戏玩耍,住户们或在林荫道上漫步,或在长椅上小憩,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老旧厂房经改造后变为高楼住宅。受访者供图

老旧厂房经改造后变为高楼住宅。受访者供图

这个美丽的小区原址有一家老旧的制药厂和从事水产品加工的工厂,其噪音、废气、废水严重影响周边居民。部分厂房已严重老化,部分简易厂房已成危房,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亟须整治及盘活利用。

像这样的闲置土地,黄冈镇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加大力度进行整治。据饶平县自然资源局规保股陈洁虹介绍,黄冈镇把建设用地整理作为腾出发展空间的关键一招,逐步盘活建设用地。发动社会投资约4.84亿元,对饶平县健力食品有限公司、饶平县黄冈镇六号路东侧2个旧厂房低效建设用地进行“三旧”改造,同步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改变县城破旧面貌,提升城市品质。项目实施以来,实现盘活闲置建设用地4.06公顷,为财政增加税费、城市配套费等收入9127万元,实现土地变现、财政增收。

健力食品有限公司“三旧”改造后。受访者供图

健力食品有限公司“三旧”改造后。受访者供图

海富·一品香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小区占地约41亩,总共有7栋住宅楼,凭借高绿化率和大空间,以及便利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购房者,“自去年交房以来,已有超100户家庭入住,整体居住品质还是很不错的。”

小区内漂亮的儿童娱乐场所。受访者供图

走出大门,一墙之隔的信荣花园正在施工,该小区同属“三旧”改造项目,正处于验收阶段,不日正式交房后将吸引更多市民安居。一眼望去,过去破旧的老厂房园区消失不见,如今已成为成片宜居之地。

文/图:南方+见习记者 黄品(除署名外)

编辑 宋芾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