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来县前詹镇沟疏村广藿香规范化种植基地,一株株药草迎风舞动,一股浓郁的药香味扑鼻而来。长势喜人的广藿香草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正助力当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
工作队引领 为乡村振兴开“药方”
“我认为,这块地已连续种植辣椒三年,为保持原辣椒种植基地土壤肥力,应实施科学轮种,确保土壤肥力的恢复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我建议,要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展群众认可的特色效益农业;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利用好沟疏村这块良地种植广藿香。”
7月中旬,一场“头脑风暴”在沟疏村委会议室上演,这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驻沟疏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刘斌锋驻村三年临收队时,和当地村干部讨论该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幕。
前詹镇位于惠来县南部海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沟疏、石峻等村的土地属于富硒土壤,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早在2021年7月,广食药职院第一批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沟疏村后,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在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组织沟疏村“两委”干部集体决策后,从农户手里流转该村80多亩土地,三年来,一直进行着订单式种植辣椒的模式。
今年7月中旬,广食药职院新一轮驻沟疏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于志瀛教授入驻后,便马不停蹄地和村干部开展工作:走村入户,了解村民基本生活、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于志瀛摊开笔记本,逐一梳理总结全村走访、调研惠来县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情况:“这里有很好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在山上常能看见野生的中草药,且水质非常好,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广藿香,同时,惠来县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愿意合作。”
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藿香正气水、芳香剂等产品的制作,长期以来,在中药材市场十分畅销。通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商议,今年7月中旬,决定充分利用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在该村种植广藿香。
村民参与 家门口铺就致富路
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沟疏村委于今年8月与惠来县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签订了100亩广藿香种植合作协议。
10月秋雨过后,土地松软,正是南药广藿香种植的最佳种植期,广东省南药专家、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莫小路教授田地上教村民种植广藿香苗。广藿香种苗来自惠来县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莫小路教授从现有广藿香资源中筛选出优良植株作为母本材料,取其茎、叶器官或部分组织,在惠来县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实验室指导技术人员,在无菌条件下经人工培养基诱导,获得优良母本的无数“克隆”苗。
中药材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沟疏村的广藿香种植就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务工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工资两份收入。
65岁村民吴桂春说:“每月在广藿香基地务工工资5000多元。”
“我们每天来广藿香基地干活8个小时,就有170元工钱。”年近60岁的村民吴如金说,“要不是建设中药材基地,哪里有这种家门口赚钱的好事情。”
据了解,沟疏村广藿香种植基地自10月10日开始种植,至今有雇用2名固定村民在此务工,平时需要还雇用几十名村民连续多天前来务工。
“广藿香种植8个月就可以采收,投资少、见效快,预计明年5、6月份可以全部收获。”沟疏村党委委员吴汉弟说,“沟疏村广藿香订单式种植每亩能获纯利润3000元,80亩8个月村集体就增加收入约20多万元。更关键的是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流转费用的基础上,每月通过到广藿香基地务工也能获得收入,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一直以来,农产品销售难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而沟疏村“双石门”广藿香订单式种植大大减少了销售的后顾之忧,种植的广藿香药材与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签订收购合同,由公司直接上门收购,有产有销,这是惠来联农带农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拓宽沟疏村中药材销售渠道、打造沟疏村特色产业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
据悉,帮扶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将乡村振兴与“双百行动”工作有效衔接,每年支持30万元作为沟疏村集体产业发展经费。沟疏村广藿香种植以惠来县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村集体和村民形成了产业带动、利益联动、效益共享的发展机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驻惠来县前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曾德勇表示,未来将注重前詹镇地域特色,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南方+记者 林捷勇
通讯员 蔡永刚 张舒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