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民营工业项目引入,广东的这座“油城”如何绿色蝶变?
在茂名滨海新区沙尾村,大型化工设备拔地而起、运输罐车往来穿梭,往昔的边远村已成石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区,茂名建市以来引进的最大民营工业项目——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下简称“东华能源项目”)便坐落于此。
“这些米粒状的白色颗粒是聚丙烯,下游企业再用它们能造出各种生活用品。”东华能源工作人员捧起产品说,这些聚丙烯颗粒将自动装袋,经过传送带有序叠堆,等待装车。“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满一年了,其中丙烯、聚丙烯装置达产,从签约到投产用了不到4年,这个速度在化工行业前所未有。”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乐乐感慨。
2023年广东“新春第一会”上,东华能源实际控制人王铭祥一句“已视他乡为故乡”的感言迅速走红出圈。接近两年过去,这个来自江苏的企业与茂名之间的“双向奔赴”,正在演绎出怎样的新故事?
01
提前5个月完成项目投产
在茂名南海岛水东湾畔,东华能源总部及协同创新中心一期四栋大楼已全面封顶,近期进入室内装修及室外绿化施工阶段,“将总部迁到茂名去”的计划即将实现。
为何一家总部在江苏南京的企业,要不远千里落户广东茂名?
东华能源一直深耕长三角,2019年在全国考察,寻找新的发展地。在茂名向东华能源抛出“绣球”后,2019年下半年东华能源领导层过来实地考察,很快就被这里吸引。
东华能源处于化工产业链上游,是全球最大的丙烷脱氢生产商、丙丁烷贸易商,对原料运输、存储要求高。
茂名恰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岛、北部湾的交汇之地,也是中东油气资源与东盟市场最好的结合点,符合企业的市场目标。同时,茂名有吉达港、博贺港、水东港三大港口,并有大量石化人才储备。
彼时,炼油起家的茂名也正积极谋求传统石油化工的转型,迫切需要发展绿色化工产业。当城企双方的需求找到契合点,一场为共同产业理想的“双向奔赴”一拍即合。
临近岁末,东华能源项目园区的吉达港依然繁忙,十多辆油罐运输车排成长龙。同时,库区、1号丙烷脱氢装置、1号聚丙烯装置以及合成氨装置已经建成投产。短时间内,一片荒滩上建起一座座现代工厂。去年9月,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顺利试生产。
“化工项目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但我们的项目从开工到建成试车仅用19个月,远少于同类装置平均24个月的建设周期。”张乐乐说。
高效率很快就获得丰厚回报。今年前三季度,东华能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3%,其主要增长动力便源自茂名项目的投产。目前,该项目的丙烯、聚丙烯装置已达产,预计全年营收45亿元。
“在广东的这几年,我们愈发感受到地方干事的‘延续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也是企业愿意继续深耕的信心所在。”张乐乐说。
02
吸引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
石化产业链条长,随着上游龙头企业东华能源项目的落地,延链的“蝴蝶效应”开始出现。
东华能源项目主要的产品加工路线是:进口丙烷,再采用丙烷脱氢(PDH)技术路线获得丙烯和氢气,再进一步加工丙烯得到聚丙烯(PP),形成“丙烷—丙烯—聚丙烯”的产业链。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纪红兵认为,化工龙头企业东华能源的落户,将带动一大批产业链企业集聚广东,从大宗化工原料到新材料制造,有望加快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今年5月,东华能源子公司的T1000级碳纤维项目开工,高性能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等高端制造领域。
“丙烯进一步氨化可以得到丙烯腈,这是生产碳纤维的重要原料,丙烯、合成氨都可以从东华能源项目获取。”东华能源(茂名)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波道出落地缘由,这一项目将在丙烷脱氢的基础上,把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大优势是,将大大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作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今年12月,总投资115亿元的科元集团茂名丙烯酸产业园项目也开工,抢占毗邻东华能源项目的优势。该项目的工艺以丙烷为原料,生产丙烯酸,再进一步用丙烯酸生产出丙烯酸酯等,最终这些产品可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行业。
“落地这里可以利用园区内原材料、码头优势,降低运输和投资成本。”茂名丙烯酸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彭永强算着经济账。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更大意义,是将推动茂名石化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业内认为,碳基材料将引领下一次材料革命。而东华能源的碳纤维项目将打造出“丙烯—丙烯腈—碳纤维”的新链条,这有望推动茂名未来在高端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03
“油城”加速绿色转型
如今,石化产业绿色转型、集群发展,正席卷茂名这座“老油城”,一场深刻的产业升级正在这里发生。
此前,广东石化产业存在链条短、精细化工不足的短板,产业链上的一些高附加值环节不具备。
随着东华能源等一批高端石化项目落地的成效,更坚定了当地围绕产业链招商的决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在规划、用地、报建、融资等多方面项目支持,推动重点项目快速落地。
目前,滨海新区已储备、对接一批项目,“接下来只要保持逐年有序推进,按计划开工、投产,滨海新区未来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都能保持高速状态,有信心让这种高速增长至少持续3—4年。”茂名滨海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罗树发表示。
与绿色化工“新势力”同频共振,传统石化企业也积极转型。
炼油起家的茂名石化也已踏上转型之路,其以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为目标,推进炼化项目“减油增化”,加大精细化工发展力度。去年,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开建,项目总投资达300多亿元。
绿色石化“主线”之外,作为“支线”的副氢,在未来也有望让茂名从“油城”再向“氢城”转身。当前,东华能源等在生产过程中能产生氢气,未来茂名或将依托这些低成本氢气布局氢能产业。
■ 2024广东经济看点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答好县域振兴“必答题”
县域振兴,满盘皆活。
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域振兴是关键,而答好县域振兴这道“必答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重要抓手。
在茂名,依托自身石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抓住低碳发展、绿色转型的机遇,聚焦发展绿色石化产业。其中,2012年设立的茂名滨海新区,定位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培育形成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此后,通过引入东华能源等一批绿色化工项目,对原有石化产业进行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当地石化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加速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带动效果显著,在东华能源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滨海新区工业迎来快速增长:今年1—9月,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61亿元,同比增长41.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63亿元,同比增长39.3%。这两项数据在茂名全市均居首位。
围绕绿色石化产业链持续引进重点项目,是滨海新区未来的信心所在。据介绍,接下来的几年里,预计还将有多个项目在该区有序落地,有望推动该地经济高速发展。
如今,茂名通过与东华能源“双向奔赴”、积极培育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正蹚出一条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省多地正以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今年广东全国百强区数量稳居全国第一,且前10席中广东占8个。
今年以来,全省122个县(市、区)、1613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蓬勃发展,在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美丽圩镇、推动乡村再造、促进城乡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锚定“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
策划:郎国华
统筹:陈枫 王海军
执行:黄应来 刘俊
采写:南方+记者 张子俊 邹祥亮 苏斯铭
摄像:南方+记者 颜志雄
剪辑:南方+记者 邹祥亮
海报:刘子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