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种的黄金期,走进化州市中垌镇山口垌村绍聪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冬种景象映入眼帘。基地负责人张春战看着长势喜人的红线椒,满脸笑容地说:“现在行情不错,红线椒地头收购价能到6元一斤,预计到年末价格还将翻一番,效益相当可观。”
该基地是化州市北运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面积400亩。在基地农户的精心管护下,作物生长态势良好,丰收在望。
和绍聪种植基地一样,化州广袤田野处处涌动冬种生产热潮。据化州农业农村部门介绍,依托冬季光热资源充沛的天然优势,当地积极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因势利导发展玉米、番薯、辣椒等作物,实现“冬闲田不闲”。目前该市完成秋冬种面积30.26万亩,占全年计划的98%。其中,完成秋冬种粮食播种8.82万亩,经济作物播种21.44万亩。
在工作中,化州聚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秋冬种农业开发高产高效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建蔬菜、玉米、甘薯等冬种生产基地230多个,打造高产示范片5000亩,以点带面促进秋冬种生产工作提质增效。
各镇(街道)立足资源禀赋开展秋冬种生产,亮点频出。其中,鉴江街道通过“冬闲田+N”模式推进秋冬季生产,合理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升了生产质量;南盛街道通过“稻+果”的种植模式,利用秋收后的闲田资源,大力发展秋冬种水果蔬菜产业,推动草莓、圣女果种植,实现“一田双收”;同庆镇以擦亮“南菜北运”传统招牌为依托,以辣椒、毛豆等蔬菜产业为重点,推进耕地撂荒整治,稳步扩增秋冬种面积;中垌镇结合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项目等农业项目,大力开展甘薯产量提升行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要强,离不开科技支撑。秋冬种工作开展以来,化州组织市、镇两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种植和田间管理指导培训,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土地深翻、换茬轮作等技术,为秋冬种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陈家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