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人才周⑭|爱才!东城发布人才服务“十件实事”

南方+

12月24日,东莞市产才融合推介会暨东城街道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在东城街道举办。会上,东城街道发布实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进一步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圈,积极响应人才诉求、人才关切,推动服务内容从“便捷式”向“增值式”迭代升级。

近年来,东城街道积极响应东莞“人才强市”战略,高位谋划东城人才发展三年行动,不断释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东城魅力”,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发力点,积极构筑“产才城”共荣发展新格局。

目前,东城街道拥有26.75万的人才队伍,全市排名第二;汇聚高层次人才超2.72万,培育培训技能人才约5万人,其中首席技师和技能领军人才人数均位居全市第一。

人才服务“十件实事”,您最关心哪些?一起看看!

一、政策“畅”享

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

聚焦产才融合发展、社会化引才用才、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等方面,对标对表市级政策文件,在东莞市人才政策体系基础上升级“加码”,全面构建“1+N”东城人才政策体系,谋划推出东城人才政策纲领性文件以及贯彻落实的配套子政策,一体化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

二、阵地“共”享

打造“一核两翼多点”人才服务阵地

探索打造1个集宣传展示、交流共享、政务服务和资源链接于一体的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在产业集聚的社区、产业园区试点落地2个人才服务驿站,在街道各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嵌入人才服务功能,串连起N个服务阵地,将人才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园区、商圈楼宇、重点企业一线,构建人才服务网络。

三、活动“悦”享

开展“每季一主题”人才交流活动

创新开展“一季一主题,一月一行动”人才系列活动,通过“人才周末”、赋能人才报告会、产才专题科创沙龙、高层次人才交流会、创新创业分享会等5类人才交流活动,为人才搭建学习、交流、互动平台,赋能人才发展,着力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组织高层次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研修,增进与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

四、教育“乐”享

提供优质公办学位保障人才子女入学

动态掌握街道高层次人才适龄入学子女的教育问题,统筹街道公办学位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的需求。近三年来,共为街道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公办学位967个,为人才在东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五、融合“专”享

建设产才融合示范区

推动全市首个产才融合市场化服务中心落地东城,补齐产才融合服务链条,以“立足东城,服务全市”的模式推动创新资源深度对接。每年至少为20家重点企业“把脉开方”,为企业柔性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产才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紧扣东城产业发展需求,遴选一批高端人才担任东城产业创新顾问。

六、服务“优”享

组建人才专员服务队伍

从党建、经发、人社、教育、卫健和政务等部门选拔,组建一支业务过硬、熟悉政策、工作高效、服务优良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建立起人才服务专员与人才常态化联系的服务关系。编制涵盖18个大类50项代办业务的服务事项清单,为高端人才提供人社医保、商事登记、项目申报等代办服务。

七、资源“互”(联)享

成立东城高端人才智库

通过汇聚全街道高层次人才、各行业专家资源,按照专业结构合理、人员规模适度的原则,打造东城首个高端人才智库。通过常态化开展人才座谈会、走访调研、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就东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理以及人才工作等各个领域,问计于才、借力于智,实现人才智力聚拢。

建立智库资源对接机制,推动科研、金融、医疗健康、法律等智库人才的资源优势赋能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建立智库人才队伍的激励保障,对作出积极贡献的智库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参与“东莞市最美工程师”“莞邑科技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评选表彰项目,优先吸纳加入党组织,优先推荐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八、安居“舒”享

探索建立多样化人才租赁房源

探索建立人才公寓市场房源库,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房源纳入东城人才公寓目录,第一批提供市场化租赁住房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源约500套,为人才提供多房源选择。通过政策优惠、租房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选择东城、扎根东城。

九、品牌“特”享

创建东城人才特色品牌

个性化打造东城人才工作特色品牌,发布东城人才标识体系,在打响东城人才口号后,陆续探索推出形象标识和IP角色形象。通过打造一套特色人才标识、设计一张人才服务地图、编制一本人才政策掌上通、设立一个人才宣传专栏的“四个一”人才宣传体系,打造具有东城特色的人才名片,传播“才聚东城”活力形象。

十、技能“职”享

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面向各类青年人才,开展机器人系统操作、健康管理、电子商务、智能楼宇管理等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才创业就业竞争力。2024年东城街道开展技能培训53场,培训青年人才超4000人,新增技能人才超5000人次。

南方+记者 陈琬莹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