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视评丨寻根,牵起五洲四海亲人的手

南方+

05:05

在梅州市的华侨博物馆里,记载着梅州华侨的发展史,讲述着客家人外出务工谋生计、为家人谋幸福的故事。

前段时间,我们帮助了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侨找到了他在蕉岭的祖居,圆了家族百年来的梦。举手之劳,却让我们感慨良多。

故乡是一盏灯,是游子心中月。对远离故土的华侨华人而言,寻根是亲人的重逢,也是根脉的延续。

每年,作为华侨之乡的梅州总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特殊的“归乡人”,他们有的只有十来岁的年纪,有的却已到耄耋之年,不论是老是少,是男是女,他们心里都怀着一个念头——寻根‌。他们从五洲四海汇聚到同一个地方,踏上故乡的土地,感知故土的芬芳。

梅州旅外华侨华人达500多万,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外客家半梅州”之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客家乡亲去往海外,落地生根者也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想要寻根谒祖的客家籍海外乡亲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曾经,老一辈华侨华人跨越千山万水赴海外闯荡,他们的子女大多生长在国外,对故国故土缺乏认知和了解。带着祖辈父辈的殷殷期望,每一次“寻根之旅”都承载了更多意义和内涵。

然而,寻根的意义和使命远不止于亲人的相见。寻根,让老华侨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让新生代华侨能脚踏祖籍地,感受父辈、祖辈落叶归根的情怀。通过走进家乡,新生代华侨会增进对家乡的感情,增加对中华文化、客家文化的认同感。让新生代华侨从“继承者”进一步变为“传播者”,推动中国故事在海外落地生根。

然而,仅凭一个旧地址、一张老相片,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血脉亲人?这需要侨务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寻根也可以插上大数据的翅膀。例如,泉州市侨联推出了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又如,“粤省事”平台江门专区提供“侨胞求助”和“寻亲寻根”特色服务,“侨都根源”小程序收录家谱族谱300多册,侨胞可以登录小程序查询族谱,实现在“指尖”寻根。

这些都给梅州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清风明月杨柳依,闯荡万里盼归期。当年,客侨从松口的火船码头出发,不是与出生地和中华民族血脉的分离,而是地域性、全球性扩展。现今,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海外侨胞循着祖辈的足迹,一步一步踏上了回家的路,并自觉成为中国文化、客家文化的传播使者。

文字 南方+记者 陈萍

出镜 南方+记者 梁时禹

摄像/剪辑 南方+见习记者 杨斐君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