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告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算法”成功通过算法备案。
为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对互联网信息网络服务提供的算法进行审批备案。
大湾区中心于2024年12月20日成功完成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全面梳理与评估内部算法,确保算法设计、应用及迭代过程均符合法律法规与社会伦理标准,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环境。
算法介绍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基于多年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大量数据积累,通过预训练,结合Supervised Fine-Tuning、强化学习、NLP、知识图谱、Prompt Engineering等技术,构建出聚焦于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场景的行业垂直模型算法,具备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的技术特色,落地服务于智能搜索问答、智能匹配、多维画像等场景。
湾创成果转化平台介绍
大湾区中心将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AI算法”应用于湾创成果转化平台上,通过构建高效链接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的AI匹配引擎,结合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业务模型算法,对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进行精准的大数据画像、使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提升匹配的精度和效率。平台也依托全国协作网络,建立技术经理人派单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双线程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目前,平台已汇聚超4900项科技成果,近1000项技术需求,吸引全国超千位技术经理人注册入驻,并成功组织了多场三方对接会议,成为“出题者”与“解题者”的高效对接桥梁。
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更便捷地找到解决方案,研究机构可以更快速地实现成果转化,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对接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大模型驱动科技成果转化:AI解锁创新潜能
应用场景一:技术需求 AI智能匹配
技术经理人在新领域的技术需求拓建阶段,受专业能力限制,利用AI算法可实现精准需求剖析,提取关键指标,抓住技术重点,并智能匹配关联成果与专家团队,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
应用场景二:AI技术需求智能预判
企业往往难以全面识别自身未来需求,AI需求预判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企业潜在技术需求,并通过平台分享供企业确认。不仅提升了需求收集效率,还帮助企业精准捕捉市场先机,提前布局。
应用场景三:成果转化智能匹配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长期痛点,智能匹配机制通过大模型算法深度分析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结合本地向量库与海量学习资源,实现精准匹配。有效缩短了供需距离,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与质量。
应用场景四:合作对接智能搜索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合作机会错失,智能搜索平台为企业搭建了高效沟通的桥梁,助力业务对接与合作共赢。
应用场景五:企业综合能力智能测评
智能测评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多维度分析企业综合能力,量化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提供智能诊断与潜能挖掘报告。
应用场景六: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测评
知识产权管理复杂,创新能力难以量化。测评系统通过大模型深度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数据,评估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清晰了解自身创新水平,助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效率。
此次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的成功,是大湾区中心在科技创新与合规运营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大湾区中心将持续探索算法技术在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的创新应用,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推动算法技术的持续创新。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持续赋能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助力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