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不稳,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这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我国的治理中,基本单元是县,基层基础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高明去年12月开始实施的“党建+全科网格”1+5基层治理体系,正是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本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政治担当大力巩固基层善治的一次有益探索。实施一年来,“党建+全科网格”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高明为全国各地县区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打了个样”。
“党建+全科网格”的成功在于强化了党对基层的领导力。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党的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治理工作中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建+全科网格”创新推动181名镇街领导和村支书担任网格“双片长”,284名镇街驻村组长、区直挂钩单位分管领导、驻村(园)警长担任副片长,区镇机关干部挂任村(居)民小组的“双副组长”兼任副网格长。这不仅驱动区镇村力量在网格联结,更推动区镇村党员干部在基层亮身份、做实事,有效增强了党对基层的服务力、影响力和领导力。
明城镇创新运用工业园区“党建+全科网格”管理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明组宣供图
今年,高明把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作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各镇街把“党建+全科网格”延伸至工业园区,优化完善工业园区党组织、网格管理架构、网格队伍,出台园区网格运行工作指引,推动园区问题协调解决率超95%,不仅有效服务保障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的建设,也为园区品质管理和提升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党建+全科网格”机制的引领下,高明村组两级积极构建起党组织领导各类组织、各类组织凝聚广大群众的组织动员链条,大力统筹各类组织和群众团队资源,一方面盘活现有“资源池”,主动链动辖区内各类群众组织团队747个,凝聚团队成员7682名;另一方面开拓“新活水”,以群众所盼、治理所需为导向,新培育发展群众团队89个。在过去一年里,支持各类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服务群众2049场次,覆盖群众20万人次,发挥其优势传党声、聚民心。
荷城明湖社区党组织开展多种群团活动,服务社区群众。 明组宣供图
“党建+全科网格”的成功在于优化了基层对资源的统筹力。
“缺人、缺钱、缺资源”是当前国内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的困难,大手大脚地往基层投钱很不现实,高明的“党建+全科网格”正是拓展思维向体制内外挖潜。
一方面,最大程度调动体制内的人员力量下沉基层,推动734名区镇机关干部全覆盖挂任665个村(居)民小组“双副组长”,将驻村团队、“双副组长”,以及民政、司法、应急、消防等部门派到基层的专业力量,统一编排进全科网格里面,让他们带着各自的资源,和村干部一起行动。
另一方面,按属地原则,吸纳基层党员、村民小组干部、重点企业人员、楼长、保安、物管、志愿者以及各类组织的带头人等,进入网格发挥作用。这有效推动了镇(街道)行政体系“末端”与村(社区)基层社会“首端”有效贯通,带动镇(街道)人员、资源“打桩式”下沉,深度融合镇村治理能力。
不论是哪个方面,基层都不只是增加一批专业人才,而是引来了他们各自背后的各色资源。
明城镇明南村党委、驻村团队联动辖区企业共同打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品牌活动。 明组宣供图
“党建+全科网格”的成功在于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内在活力。
除了动员体制内力量外,“党建+全科网格”还向社会面拓源,发动网格内企业骨干、楼长保安、外卖骑手、热心群众等社会多元力量,充当流动的“传感器”,组建起超1.2万人的网格员、信息员队伍。网格员信息员“随手拍”“随时报”成为习惯,群众“有事找网格”成为共识。今年以来,高明处理网格案件超4万件,办结率达99.82%。
各类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基层事务,在群防群治中发挥“移动探头”作用,主动上报问题线索超1867条,助力今年全区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13.2%,群防群治的细流逐渐汇聚成基层善治的洪流。
今年全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点要求做好五个“大抓”,其中一个是“大抓社会力量参与,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党建+全科网格”正是一个有效的举措,这也是高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层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党建+全科网格”要求党员干部下工地、访企业,为群众企业解难题。 明组宣供图
“党建+全科网格”的成功在于锻炼了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所以驻村也成为高明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的“磨刀石”,成为高明识别干部优劣的“比武场”。高明将驻村作为干部的“练兵场”,挑选了69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村组一级历练成长,动态调整团队人员46人次,24名优秀驻村干部被提拔重用。
总的来说,高明的“党建+全科网格”以党的组织体系为支撑,推动“多网合一”为一张全科网格,以党建“一根针”串起网格管理“千条线”,打破条块、层级壁垒,推动网格体系全域覆盖、各方力量全员融入、资源要素全面保障、服务管理全时响应,实现“铺得开、拎得起、动得快、效果好”,基层治理效能迈上了新台阶。
从这一年的实践效果来看,这样的探索达到了“花少钱甚至不花钱也能办成大事”的效果,而且没有实施门槛,适合在全国各地推广。高明是为全国县区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可复制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本。
相关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盛正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