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查办涉河大案!中山“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见长效

南方+

12月23日,中山市水务局、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山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了“河湖长制+公检法”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山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杰文详细梳理了中山市“河湖长制+公检法”建设的亮点和落实成效。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桂兰详细介绍了今年设立中山市“河湖长制+河湖法官”机制的运行成效。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叶红则针对中山市“河湖长制+检察”机制运行展开分析和分享。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2021年以来,为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中山持续多年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下大力气延伸拓展依法治水领域、强化河湖长治理动能,通过建章立制、联手查办涉河大案,不断充实“分区巡查”“府检联动”“河湖长+河湖法官”等机制工作内容。

“2024年,中山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方面,中山市河长办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了‘河湖长+河湖法官’协作机制,同步设立河湖法官工作室,聘任法制副河长,通过建章立制,以法治护航河湖常治长效。另一方面,中山持续推进‘河长+治水’落地落实,中山今年已累计签发2份总河长令、5份市河长令推进治水工作。围绕河涌保洁、餐饮排污、排口直排等问题暗访检查,累计通报问题线索419宗,落实整改350宗,纳入盯办清单62宗。”邓杰文表示。

中山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杰文。

中山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杰文。

建章立制

“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完成闭环

历经4年,“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从“0”到“1” 实现了机制完善和闭环。早在2021年,市河长办与市检察院共同印发了《中山市人民检察院  中山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河长制+检察”协同工作机制的意见》,逐步构建了沟通联络、联席会议、联合巡查等10项细分机制。2022年,中山正式在全省率先构建“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2021年至2022年,中山通过建立府检联动双机制,推进落实涉河湖领域“两法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水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无缝对接,增强涉河湖执法的刚性,把依法治水管水落到实处。

随后,在2023年底,中山市水务局与市公安局签订了中山市河湖安全保护协作机制。按照属地协作、分级管理原则,全面建立协作体系,明确了协作任务及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联席会议、执法与司法衔接、联合执法协作、重大案件督办、信息共享与技术协作等工作要点。在建立河湖安全保护协作机制后,中山市水务局与中山海事、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7次,与省水利厅、省西江流域管理局,以及广州、珠海、江门等地市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6次。

2024年5月,中山市河长办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了“河湖长+河湖法官”协作协议,正式建立了“河湖长+河湖法官”协作机制,标志着中山市“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完成闭环。协作机制按照依法履职、协同发力、分工协作原则,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工作有效衔接,通过设立河湖法官工作室实体,聘任法制副河长,中山全面落实河湖长在河湖管理保护中的领导责任和司法机关在服务保障河湖管理保护方面的法律监督责任。

联查涉河大案

首开非法洗砂洗泥入刑先河

近年来,“河湖长制+公检法”各方主体,通过线索移交、联席会议、协同办案等方式,在中山市查办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

中山借助“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首开非法洗砂洗泥入刑先河。在打击出海水道非法洗砂洗泥行动中,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珠三角第一例非法洗砂洗泥入刑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判决10名被告人四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刑期,判决七名被告人连带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费用和鉴定评估费用合计人民币354.3万元。追究不法分子刑责和远超5万元行政处罚上限的判罚,极大震慑了涉水违法行为人。

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工作水平,中山市水务局对某宗洪奇沥水道非法倾倒渣土案作出水事领域行政处罚后,及时移送线索,由中山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一审判决五名被告人连带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费用及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用共计人民币2497万余元。同时,公安机关据此侦破环境污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2024年终审判决5名被告人均构成环境污染罪,判处5名被告人3年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判处罚金共410万元,对作案用船只依法予以没收。

此外,通过以案促治,中山更是系统解决了河道监管难题。以2022年为例,中山市水务局依法对4宗河道非法倾倒渣土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又对案件涉案当事人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索赔程序,与11名赔偿义务人磋商成功并签订磋商协议,通过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赔偿义务人分期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共220.2万元,使违法成本提高十多倍,实现法律效益、震慑效果、社会效应的统一。

“该案件后,中山还通过联合深挖渣土来源,促使各水运中转设施自2023年9月1日起,停止将深圳市工程渣土运至中山市处置,从源头上遏制中山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筑渣土非法倾倒行为,以案促治,从根源上遏制非法行为。”邓杰文表示,下一步,中山将继续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成果转化运用的“下半篇文章”,在强化跟踪问效、提升履职赋能、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动“河湖长制+公检法”机制“见实效、见长效”。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杨京 李健聪

编辑 王浩宇 钟时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