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公路》杂志社、国际古道网等主办单位通过社会投票和专家筛选确定的2024 年度“最受欢迎古道”入选名单正式确定,西京古道(乳源段)成功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古道,备受瞩目。
古代版本的“高速公路”
为杨贵妃传送荔枝
西京古道始建于东汉建武二年(26年),由桂阳太守卫飒倡导修筑,是大庾岭路开通前岭南通往中原的主要交通干线。它“上通三楚,下达百粤”,在今宜章境域对接中原的驿道后,可抵当时的西京长安,是有文字记载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的最早通道。
据明万历《乳源县志·桥路》记载:“西京之名何取焉?意者玄宗幸蜀南粤使臣或由此朝贡,肇此名耶。”由此可知,那时人们已经把这条古道称为“西京路”。
因为从西京古道运输的速度远比从梅关古道运输的速度要快上不少,堪称古代版本的“高速公路”。
产自广东的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海外诸国遣使上贡的异国奇珍,均由这条古驿道快马送往都城。相传唐代的荔枝通过它一路北上运往长安,博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道西风瘦马
沿途有美景还有故事
西京古道南起英德浛洸,经曲江罗坑、武江江湾和凤田等地,上乳源县城,登腊岭,经乳源大桥、乐昌梅花和老坪石,出广东境接湖南宜章,蜿蜒北上西京(长安)。乳源段长度为96.8千米。
古道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有乳源境内的梯云岭和猴子岭路段等。
梯云岭路段,也是其中最险要的一段。它是一条从悬崖边上的一座石山中,完全用人工开凿出来的如楼梯般拾级而上的石级路,长100多米共200多级,最陡峭处约为70度仰角,石级最宽处4.1米,最窄处仅2.8米。
古道沿路保留着最原生态的环境,既有韩愈等历史名人经过的踪迹,又有肩挑脚贩、兵商民夫日夜穿梭留下的许多传奇。保存至今的古文化遗存有云梯石级、明清时期重修的青石板路面、石室凉亭、古石板桥、石碑以及茶亭、驿站、古庙遗址等。
很有“古道西风瘦马”“长亭处,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意境。
西京古道作为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历朝历代均对其进行修葺、加固、扩修。
为了保障西京古道的长久畅通和行走方便,沿途百姓按古代遵月令而授民事之古制,依据“九月除道,十月成梁”之习俗,在未铺石的泥路或已损坏路段用青石铺垫形成“石阶路”。
“西京古道石阶除道”在乳源地区广为流传,一直沿袭至今,2016年被列入韶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与开发利用“齐飞”
古驿道再放异彩
如今,其作为交通要道的功能已成为历史,但经当地政府活化利用,成为一条沿途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人文传说丰富、极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长廊、历史文物长廊和特色文化长廊,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西京古道乳源段被公布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0月,乳源西京古道活化利用项目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来源:韶关头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