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21日,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广东省肥胖代谢病管理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汇聚全国肥胖代谢病领域的精英力量,推动该领域发展进步。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杨景哥主持。
本次大会为肥胖代谢管理同行搭建了学习交流与合作共赢的平台,为加强肥胖代谢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交出“广东答卷”。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在开幕式表示,大学党委医学工作部会盘活多方资源,全方位支持肥胖代谢病管理事业,与兄弟院校携手推动中国减重代谢外科事业发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郭军提到,医院获评“减重代谢外科全国示范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获此荣誉的医疗机构,期望与同行推动大湾区相关学科发展。
大会邀请省内外众多专家针对“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标准化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建设、新形势下的个案管理工作、减重外科热点话题、减重外科与减重药物协同关系、中医·营养·运动·心理与减重”六大主题进行专题演讲,传递前沿学术信息,激发深入思考与创新灵感。此外,大会设置青年论坛和个案管理分会场,青年论坛助力年轻医生成长,个案管理分会场聚焦减重实践问题,为个案管理师提供经验分享与学习平台。
在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广东省医院协会减重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医院协会肥胖代谢病分会”。杨景哥表示,更名是为将肥胖干预打造成多学科融合的组合拳,吸引内科等不同学科专家参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
“肥胖并非单纯体态臃肿,还伴随着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慢性疾病。”杨景哥表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探索肥胖诊疗3.0模式。
传统肥胖诊疗模式存在弊端,1.0模式以减重外科或营养科等单一科室完全主导,如患者看完减重门诊还需去运动医学中心等门诊解决其他问题;2.0模式虽有改进,由单一科室带领根据转诊或组织多学科MDT,但患者仍面临诊疗流程繁琐的问题。而新的“一站式”多学科综合减重门诊属于3.0模式,在诊间即可完成挂号、分诊、多学科诊疗、身体成分分析、抽血检查、支付等环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该中心整合多个紧密科室与相关学科,以“多学科协作+个性化诊疗”为核心特色。对于轻度肥胖患者,推荐营养科专家制定的饮食计划并辅以精神医学科的心理支持;中重度肥胖患者则联合多学科进行代谢评估,考虑减重手术干预。
超重肥胖患者选择减重方式应因人而异。杨景哥建议,BMI≥37.5kg/m²首先推荐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BMI在32.5-37.5kg/m²之间,若合并明显代谢疾病可考虑手术,无明显代谢疾病则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药物辅助,最后无效再考虑手术。他提醒,任何减肥方法都非一劳永逸,长期控制体重要靠个人改变行为方式,建立良好饮食生活习惯。
通讯员:张灿城 伍振鹏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