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靠近赤道,斐济这座南太平洋岛国的晨光异常炽热,不到8点,室外便被照成一片白地。锐利的光线时刻冲击着视网膜,除了远方蓝中透白的天空和挺拔高耸的椰子树外,依稀只能辨别出几个正朝房门匆匆走来的行人身影。
将目光从廊外收回——约60平方米的房间内沿墙坐着近10名病患。他们各自操着英语、斐济语、印地语与身旁家人交谈着,面容因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显露烦躁。尽管来处迥异,但此行目的不约而同:请涂志辉看病。
这里是位于斐济第三大城市楠迪的南太平洋中医学院,一所于今年获批的本科院校,同时设有中医门诊。几乎每句话都以笑声结尾的涂志辉,是这所学院的院长、教师,也是门诊唯一的主治大夫。
【1】
隔壁病房内,或躺或坐着六七位病人。身穿白大褂的涂志辉快步穿梭其间,依次为他们施针、推拿、调适理疗设备,不时又小跑折回等待室问诊。他的身旁还紧跟着几名当地学徒,观摩诊疗的同时,也为上年纪的病患充当翻译。
如果没有问诊桌上的人体穴位模型、墙壁上张贴着的经络图,以及放置于房间一角的电子针疗仪,你很难将周遭的环境与一所中医学院联系起来。之前,这里是一所停办许久的高中。占地60亩的校园内,宿舍、礼堂、课室、操场、图书馆,一应俱全。
前往斐济“创业”那年,涂志辉42岁。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他,主业是广州一所医院的康复科大夫,“副业”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队队长。闲暇之余,他经常赴各地开展义诊,足迹几乎踏遍全国。日子过得安逸、充实。
【2】
与斐济结缘,也是因为义诊。2015年,受斐济华人社团邀请,涂志辉拎着医疗箱来到楠迪。面对熟悉的针灸、火罐,大批华侨华人蜂拥而至,一些当地人也抱着好奇心前来尝试。“初次接受针灸治疗,许多斐济朋友甚至会紧张地发抖。”涂志辉笑着说。
现在回想起那次义诊,他形容自己好似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归期越来越近,问诊人数却与日俱增。“留下吧涂医生!这里有这么多乡亲,中医药发展空间也很大,足够你干一番事业。”相熟的斐济华侨极力劝说他。
人到中年辞去稳定工作,跨越半球到一个无亲无故的岛国发展,开启一段全新而又未知的生活,背后的风险和挑战不言而喻。但涂志辉说,从踏上归途的那一刻起,“南太平洋岛国中医梦”就已经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当时,斐济的中医药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领域没有人涉足,是一片迷人的蓝海,能够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的机会就摆在面前,错过实在太可惜了。”回国后经过反复思考,涂志辉下定决心,“到斐济去!”
当一名中医选择“乘风破浪”,迎接他的是什么?
知晓率低、基础薄弱,是9年前中医药在斐济的发展现状。许多当地人见到火罐便连连摆手,对针灸更是避之不及。“很多人没见过这样的治疗方式,称之为‘东方魔法’,甚至认为‘很危险’。”涂志辉说。
【3】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接纳中医药,涂志辉自掏腰包,频繁前往周边村庄义诊,并将治疗过程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斐济遭遇飓风袭击时,他也曾带着学徒们义务前往灾区救治伤员,最多一天为二百余人施针推拿,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刚开始很难打开局面。虽然当地的华侨朋友经常帮助我,但运营门诊的经济压力仍然很大,甚至需要向国内的亲朋借钱。”涂志辉坦言,万事开头难,既然当初选定了这条路,再苦再累也没想过放弃。
慢慢地,涂志辉和“东方魔法”的名气一传十十传百,登门求医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乏来自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等国的病人。涂志辉开启连轴转模式,从上午8点一口气干到下午6点成为常态,“有时午饭都顾不上吃”。
【4】
知名度有了,接下来该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办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一个好法子。”从决定到斐济那一刻起,涂志辉就抱定办学的念头,不间断地招收当地人传授基础医术。他年过八旬的父亲也不时从广州飞来,帮助儿子培训学徒。
去年底,涂志辉孜孜以求的本科招生资格终于获批。为了将学校办好,在开学前的夏天,他专程飞回广州,前往医疗机构和高校寻求合作。他还带了用斐济当地出产的柑橘皮、柠檬草等炮制的药材,交给科研人员分析化验,希望增进对南太平洋地区中药材资源的了解。
【5】
“学院开设了针灸推拿、中药、护理三个专业,虽然还面临许多困难,但我有信心为当地培养出一批中医药人才。”涂志辉说。
南太平洋中医学院的院徽由两个元素组成,帆船与海浪。对此,涂志辉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就像一条船,迎着风浪往前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把中医药推广传播到南太岛国。”
“这是我的使命。”随着学院逐渐进入常态化办学阶段,涂志辉的“乘风破浪”之旅,再度扬帆启航。
编者按
人是家乡亲,粤是故乡名。
今夏,参与南方日报、南方+、GDToday“‘拍’张机票来广东”视频征集活动的4名粤籍华侨华人,由海外飞抵故里,圆了归乡梦。
他们职业不同,经历迥异。有在泰国商海沉浮多年的潮人,有在斐济弘扬岐黄之道的医者,有在德国守护水墨丹青的画家,有在南非搭建友谊之桥的歌者。跨山越海“返屋企”,他们心中最牵挂的是什么?
即日起,我们推出“粤是故乡名”系列微纪录片,用镜头讲述4名旅外乡亲的归乡故事。敬请垂注。
文字/脚本:南方+记者 陈嵘伟 关喜如意
摄影:南方+记者 张迪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海报:潘洁 谭唯
运营:黄馨影 陈龙彦 冯慧婷 蒋畅
英文审校:刘灵芝 魏申 黄绮铌
统筹:卢轶 谢苗枫 曾强 祁雷 欧阳妍
策划:王溪勇 曹斯 赵杨 王海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