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如何赋能教育创新?佛山市区镇校联动探索

南方+

12月20日,在佛山市义务教育“市区镇校共建”项目教研共同体第一组学科教研活动上,全市优秀教师代表齐聚顺德区大良世纪小学,通过课例展示、点评研讨等多种形式,分享AI大模型赋能课堂教学的经验。

全市多所学校老师齐聚大良世纪小学探索AI大模型赋能课堂教学。  蒋晓敏 摄

全市多所学校老师齐聚大良世纪小学探索AI大模型赋能课堂教学。  蒋晓敏 摄

2022年3月,佛山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区镇校四级教研体系,项目发展至今,推动了教研精准帮扶,强化了五区教研融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大良街道多所学校成为教研共同体成员校,世纪小学即是本年度第一组的负责学校。AI作文、AI语音助手应用、“AI上”系列课程、AI图像生成应用、AI跳绳系统应用、AI切片评议课……本次教研活动涵盖8个学科,涉及课堂教学实施、评价分析、备课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创作,广泛探索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世纪小学校长孟宪萍介绍,本次活动,世纪小学、鸿业小学、大沥镇中心小学、杨和镇中心小学、芦苞镇实验小学召开学科教研,世纪共同体学校、AI 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联盟学校、幼小衔接体艺课程贯通联盟学校以及省铸魂工程课题组也联动参与,形成了大、中、小、幼全学段贯通的崭新样态。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锦松表示,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验区”,顺德一直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规划,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小组,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上集结各方力量打造特色 AI 课程体系,从小学的启蒙课程到高中的进阶课程,逐步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部主任林美芳表示,希望各教研共同体要有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和成果意识,不断的聚焦和细化,增强活动的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新模式,为构建更加公平高质量的佛山市基础教研体系,致力打好缩小教育“四大差距”攻坚战,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而努力。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