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13日,茂名、高州两级先后召开高州市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大会。茂名号召全市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与高州同题共答、相向而行,实打实给予支持,少设“路障”、多设“路标”,确保实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高州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是全省首个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命名的改革创新实验区,也是粤东粤西粤北首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这是省赋予的沉甸甸的政治任务。把全省第8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赋予高州,两次省委深改委会议研究高州实验区工作,体现了省委对实验区建设的重视之高、期望之深。
农业是高州的闪亮名片,但实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大工程、大改革,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高州将如何扛起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倾听背后的“高州态度”和“高州担当”。
南方日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于高州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机遇?高州有哪些优势?
王土瑞:省委深改委赋予高州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并出台实施方案对重点改革任务作具体安排,有利于在更大范围调动整合政策资源,助推高州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实现整体跃升、全面突破,为高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
经过长期发展,高州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高州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764.15亿元,由2022年的全省县级第四跃升至第二,发展势头好。是“全国水果第一县”“全省农业第一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长期稳居全省第一,已入选赛迪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建设有“一园多区”工业产业平台,已初步形成金属制造、食品工业、电子电器、轻工纺织、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教育、医疗这两个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强劲,支撑了县城开发建设快速推进。两年多来,县城新增进城农村人口7万,城区常住人口增加至42万人。
可以说,高州准备好了,高州人民准备好了,这些便是高州不可多得的优势。
南方日报:今年3月,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首次“点将”高州,在这9个月的时间里,高州都做了哪些准备?高州上下信心如何?
王土瑞:高州深受鼓舞、感恩奋进、起而行之。第一时间成立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市领导领衔、改革专项小组统筹、牵头单位主抓的工作机制,把实验区建设与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边谋划、边探索、边推进,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工业短板加速补齐。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招商,新引进了申菱环境等超千万元产业项目56个。集中力量建设佛茂产业转移园,盘活和扩征工业用地3000多亩,新建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推动了高州产业主平台能级跃升。与佛山三水共建“反向飞地”园区,引入企业14家。开展抓项目促投资大会战,推动中财管道、佛山照明、国星光电、福岛玩具等项目建成投产。1—11月,工业投资增长14.7%。
二是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完成高州城区城市设计及7个专项设计,城东城南新区规划面积28.22平方公里,重点打造1.8万亩“未来社区”;开展美丽圩镇建设行动,建成了联城带村功能彰显的曹江“高凉墟”、石鼓“渔网小镇”;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3个教育集团被遴选为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撤并“麻雀学校”134所,21所高州学校与大湾区15所一流学校结对;县城3家医院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省妇幼保健院合作或冠名共建,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省县级第一,县域内住院率96.7%,基层诊疗占比78.3%、住院率43.9%。
三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着力建设荔枝龙眼、禽畜水产2个百亿元和香蕉、蔬菜、粮油、饲料4个50亿元产业集群。推进示范带建设,打造了60公里的鉴江印象示范带,38公里的“甜美果海示范带”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创新“F+EPC+O”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推动了镇江镇万亩方、曹江镇珊阁村千亩方等项目顺利实施;创新模式推动减环节、降成本,完成农房风貌提升1.48万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4663条,建成了大联、荷垌、彭村等一批典型村;广泛组织举办“文体+”赋能乡村振兴活动,带动群众“游乡村·促消费”,柏桥“荔博园”、储良“龙眼坊”、滩底“农家院”等火爆出圈,区域年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
南方日报:实验区建设的使命就是要先行先试、破题开路,高州将聚焦哪些关键点?又怎么“破”?
王土瑞:高州将聚焦发展现代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任务深化改革,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实验区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持续推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城东农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园区,做强食品加工,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围绕构建工农互促关系,持续攻坚园区用地难题,抓好强链补链扩链招商和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围绕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发展乡村酒店、庭院经济、短剧经济,丰富文旅业态、扩大文旅消费。突出以“大景区”理念建设好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推动服务区内外联动、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甜美果海”产业融合引领区。
二是聚焦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改革。围绕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并行并重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在城市新区加快完善建设道路、学校、公园,高标准建设1.8万亩“未来社区”。围绕增强圩镇节点功能,持续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品质提升行动,重点完善“七个一”,加快8个典型镇建设。围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办好教育、建强医院。加快布局建设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动乡镇高中集中到城区办学,深化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等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激活乡村土地资源,全力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林耕置换”“小田变大田”。围绕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探索“村社”合作、县属国企引领镇村经济发展机制,办好富镇强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农村集体资产。围绕完善美丽镇村建设机制,坚持不懈打造“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建设5条县级示范带,推广新模式加快全域农房风貌提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深入开展“1+4”组合行动、美丽庭院“五个一”建设,以及“一年七个植树日”“有喜事来种树”等活动,推动环境时时美、长久美。
南方日报:实验区建设重任在肩,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举。高州将如何抓好落实,把路线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王土瑞:接下来,我们将拿出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推进实验区建设,奋力开创高州改革发展新局面,把路线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一是压实责任推进。对照改革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细化各级各部门抓落实的工作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台账。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有力有效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地落实。
二是严管厚爱推进。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实验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健全容错纠错和正向激励机制,保护作风正派又锐意进取的干部,提拔推进改革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调整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汇聚全市上下齐抓实验区建设的强大力量。
三是营造氛围推进。密切跟踪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供各地参考。同时,强化对实验区建设工作场面、成果成效的宣传报道,形成人人参与、争先改革的良好氛围。
整理:邱茜 通讯员 吴志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