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龙甫镇龙头村:盘活乡村“特色”,打造复合产业模式

南方+

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四会龙甫镇龙头村认真落实上级“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干群合力、示范带动,以“头号力度”抓紧抓实“典型村”工作。

龙甫镇龙头村航拍。

龙甫镇龙头村航拍。

龙头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加强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本地卢氏子弟从唐至清23人出仕为官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黜的廉洁家风文化,打造“四会市廉政文化家风园”。

通过廉洁人物墙绘、卢氏家训长廊、卢氏宗祠展馆、清廉家风展馆等系列文化载体,充分展示了卢氏家族清廉守正的优良家风,有效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品位。此外,在廉洁家风文化园基础上打造了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使千年古村摇身一变成了集党建教育、廉洁家风教育、法治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基地,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龙头大寨村美丽庭院。

龙头大寨村美丽庭院。

龙头村有效利用空间,打造复合产业模式。发展“渔光一体”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鱼塘水域面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相结合,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产业模式,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不断助力绿色发展。目前,龙甫镇共有华电、中能建等两家公司在开展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

其中,华电华龙光伏项目租用龙甫镇龙头村进行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共2287.65亩,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约达2.6亿千瓦时,当前已完成装机容量106.8MW。

位于龙头村的四会市渔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渔光互补”项目将原有260亩鱼塘,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整合农户鱼塘开发为现有800余亩。在佛山禅城驻镇工作队的帮扶下,在该合作社渔光互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淡水鱼清洁净化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通过“政+企+农”运营模式,升级改造网箱吊网设施、净化池设施、制冷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把传统成品鱼通过后期吊水养殖打造成为无泥味、口感好、味道鲜美、耐运输的优质产品。

该项目投入资金约113万元,资金投入来源为乡村振兴帮扶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共同投资,其中乡村振兴帮扶资金以村集体为实施主体形式投入并形成固定资产形式,可以有效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

下一步,龙头村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赖楚欣

编辑 刘宇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