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南海,1072km²遍地花开|“人文南海”这一年③

南方+

1

在城市里,多方共创的艺术作品遍地花开,可激发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临近岁末,“艺术+南海”的新动态、新热点接连不断。丹灶罗行艺术墟把房屋、街道、堤围变成剧场、戏院、舞台、商业体,进入了常态化的开放运营期。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正值集中展期,95个艺术项目覆盖西樵、九江两镇,更多本地居民、企业参与并且享受创作。狮山南国桃园-半径艺术驻地计划新近启动,首期6组艺术家接力开展驻地创作,助力社区建设和地区发展……

今天的南海,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和观众遍布城乡。一座底蕴深厚、多方发力、活力十足的人文之城,就在眼前。

《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南农宣 供图

落寞老墟焕发新活力

艺术乡创多点绽放

“置身古村落之中,有一种古老与前卫的碰撞感。”就像网友“Q.1蚊”在小红书笔记里说的,如今的丹灶罗行艺术墟,以艺术乡创营造新空间、构建新场域、引育新业态,将沉寂的岭南村落推向艺术舞台中央,重现甚至超越了昔日繁荣。

“墟”指集市,是广府区域对繁荣街市的称谓。300多年前,罗行墟因水而兴,因竹编手工而盛,曾发展成为广东三大墟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马路经济”兴起,“水边墟市”式微。塑料、不锈钢等器具的广泛应用,也让曾经与石湾陶瓷、西樵香云纱相媲美的罗行竹编手工业走向衰落。

为了让老墟焕发新机,各方起而行之。近年来,丹灶镇先后对罗行墟进行了硬件修缮和环境提升,推动罗行竹编入选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竹编文化节。进入2024年,丹灶镇进一步提出“乡创计划2024”,明确要以“文产特派员制度”为抓手繁荣人文经济。打造罗行艺术墟,是丹灶开展乡创实践的第一站。

11月,罗行艺术墟连续两晚上演《竹·铠甲》巡游,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入夜也要来“趁墟”。通讯员供图

自始,从旧粮仓、旧厂房、旧民居,到街角处、小公园、长堤边,丹灶“1号文产特派员”向阳、夏诗源,当代舞艺术家彭宇等艺术家驻留在这片老旧空间中,与本地居民、企业携手联动,创作出一件件艺术作品,让沉寂的房屋、街道、堤围变成剧场、戏院、舞台、商业体,打造了罗行艺术墟。仅国庆假期,就有超过15万人次游客前来趁墟,带动实现旅游收入约1500万元。

10月15日以来,这里更进入了常态化的开放运营期,一批艺术家决定长期留下。多个艺术展览及场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墟市每周都会策划演出,18组艺术展览和作品免费开放。面向未来,老墟目标坚定:持续导入优质内容,增强艺术赋能,并且撬动社区全方位深度参与,打造常来常有、常开常新的湾区艺术乡创新热土。

“国际化”“接地气”“获得感”“参与度”“可塑性”“可持续性”,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曾用这六个关键词,总结概括罗行墟蝶变成为“罗行艺术墟”的经验做法,勉励各方抓住机会,主动对接资源,促使更多艺术家落户,为南海未来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不仅如此。11月15日,在南海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南海重磅打造的“好墟撼”计划发布,明确将创新发展模式,把罗行墟的改造经验推广到各镇街,重新点亮遍布全区的老墟市、旧厂房。

2024年11月15日,南海区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南海区文广旅体局 供图

在昔日墟市、老牌景点着力的艺术乡创新探索,多点开花。12月16日,南海又一主题式的艺术驻地行动“官宣”,狮山镇南国桃园-半径艺术驻地计划启动。未来,“佛山新八景”之一将挖潜本土文化积淀,广邀艺术家以“联席:在同一张桌子上”为主题开展驻地创作,以期通过艺术创作与文化活动,打破社会关系的固化约束,为社区建设和地区发展注⼊新活⼒。

南国桃园-半径艺术驻地计划海报。 狮山镇供图

还有西樵太平墟。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老墟上,近百栋建筑如同一个“建筑博物馆”,还有《时间的灯塔》《南海大富翁》等南海大地艺术节作品展出。“渔乐邨”覆盖太平墟老街和水运新村,在今年7月发布规划并启动招商,剑指打造“艺术+美食”的全新旅游目的地。

三年两届大地艺术节

居民参与践行“在地性”

“在敢为人先的土地,做一些敢为人先的工作。”如大地艺术节中国团队策划研究与传播负责人、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海洋所言,南海大地艺术节,是在南海开先河的一项主题式艺术驻地行动。在地性是策展团队的工作基准,更是这个艺术节本身最鲜明的特征和魅力来源。

这一世界级艺术IP与南海初遇在两年前,打造了国内首个全域性、地域型艺术节。2022年11月,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于在西樵镇启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组(位)艺术家携73个艺术项目参展。他们深入西樵的田野村巷,融合在地文化与当代艺术完成创作,把作品与在地的文化传统、自然禀赋、普通人生活深度融合,讲述当地故事,给参展者和当地群众都带来了巨大的艺术冲击。

2024年11月,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乘胜发力,以“水係南海”(意为“水就是南海”)为主题开锣,举办范围从西樵镇延伸扩展至九江镇。来自海内外165组艺术家的95个艺术项目以水为脉,广邀人们共赴艺术之旅,共赏大地之美。聚焦在地性,新一届艺术节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

其中包括,更多本地人参与创作,把更多艺术装置打造成为新地标。例如,九江烟南村村口,炮楼被加拿大艺术家凯特琳·布朗、韦恩·加勒特的项目《月亮的眼泪》点亮,“眼泪”是一片片眼镜片。在创作阶段,村民受邀与艺术制作团队合作多道工序,以废旧镜片为素材,拆卸、串联出新的形态。

再如《光的温度》,艺术家杨茂源以烟南小学教室为创作舞台,通过光线在不同时段的色温颜色,再现教室从光照射进来到光消失的过程。今年九月,村民区敏仪都会出现在村里小道测量光线,帮助艺术家记录光线数值。“光”作为自然、村民、艺术家共同的语言,在作品中生长。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展出项目《光的温度》,位于九江镇烟南村。田方方 摄

更多项目在本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下,转化成为了本地资产。例如音乐舞蹈融创艺术项目《醒狮操》,自两年前亮相以来多次登上央视,在西樵被列入中小学大课间必备活动。今年,西樵万名学子齐跳《醒狮操》,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到新一届艺术节开幕现场,《醒狮操》继续担当开场表演。

西樵万名学子齐跳《醒狮操》,成功挑战“最大规模的醒狮操(多场地)”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西樵镇供图

新一届艺术盛会还以在地性为主要标准,保留展出多个首届项目。何海洋介绍,这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所用材质以及相关工艺具有长期保留可能,二是作品本身被各方寄予期待——转化成为南海本土的文化资产,“要继续敢为人先,实现更多突破。”

两届艺术节这三年,人文南海也一直在做敢为人先的工作。在两届南海大地艺术节开幕前,南海区都高规格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重磅发布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政。

从“岭南文脉 生生南海”,打造“水上南海”,构建“三带三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探南海 叹岭南”,实施“1123”文化工程,以文化城、以文聚力的坚持始终未变。人文南海,向世界递上一张张城市新名片,在变与不变中,笃行向未来。

艺企同行探索不停

“南海制造”以文兴业

随着南海把人文经济的发展作为引领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以文塑旅、艺术乡创方面频频发力,“艺企同行”成为新亮点。

10月9日,在南海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顾耀辉就在作全会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化“艺企同行”活动,搭建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常态化对接沟通平台,促进科技、文化和产业融合聚变、创新发展。

在新一届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准备阶段,就有不少本地企业参与了进来。而且,参与方式远不止赞助支持、乘势宣传等“基本操作”,而是把艺术元素带入企业文化和制造产品之中,把制造业优势与艺术制作相结合,让艺术观念和潮流趋势融入企业创新。

2024年11月16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开幕式在西樵举办。廖明璨 摄

10月22日,“艺企同行 以文兴业”人文艺术与现代产业共融发展合作项目推介会在西樵举行,蒙娜丽莎集团等数十家南海企业与大地艺术节团队、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至今,一系列“艺术+企业”合作项目或已闪亮登场,或蓄势待发。

例如,广东可儿玩具有限公司、佛山市铠斯钛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南海大地艺术节,分别推出联名娃娃、联名保温杯。佛山市南海丝厂与大地艺术节联名推出真丝丝巾,还与第二届南海大地艺术节同期推出“时间之诗”主题策展,用丝潮集文创园和《丝语旧梦》《不息与流动》等艺术装置“爆改”旧厂房,出彩“出圈”。

“艺企同行 以文兴业”人文艺术与现代产业共融发展合作项目推介会上,可儿玩具主推“水係南海”娃娃,还推出了“千灯湖的日与夜”“樵山夕照”“醒狮”等新产品。黄艳姿 摄

在大地艺术节西樵山片区,蒙娜丽莎集团计划与西樵镇合作,运用陶瓷岩板的材料与工艺,助力打造艺术性文化纪念物,在天湖公园向参观者讲述西樵山四万年历史。

在九江,艺术与产业、企业的交融同样精彩纷呈。按谋划,南国酒镇·乐醍1821特色文旅街区将现有厂房改造成以酒为魂的特色街区,集米香白酒品鉴、西江自然生态体验、水乡民俗及岭南风情于一体。南海国际龙舟运动中心规划国家级别龙舟赛道,满足职业训练和承办国际赛事的需求。沙头蚕种场项目则将老蚕房活化为青年创新创业的公共空间。

璜矶社区是第二届南海大地艺术节的艺术分区之一。在烟桥边,土生土长的主理人苏敬谊投入近30万元,把两层建筑改成“古桥咖啡店”,不用三个月就“回本”了。10米开外,广东筑美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盘活旧物业打造“咖啡+简餐”空间,取名“那里姻榕”。该公司运营经理邓丞皓说,正谋划将引入更多艺术资源、元素,不定期在这里举行艺术沙龙。

再把镜头挪回到丹灶罗行艺术墟。游客服务中心的文创产品摊位上,“本土企业产品+罗行艺术墟元素”备受欢迎。普兰罗行艺文中心内,作为该中心落成展览之一,“河涌尽头是大海——当代艺术与地方产业”展馆里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艺术家与丹灶本土3D打印企业广东峰华卓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作而来,总会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2024年国庆假期,丹灶罗行艺术墟中山街上人气十足。林洛峰 摄

艺术滴灌,企业“花开”。一张“文化牌”,势必继续加快与“南海制造”合作联动,为南海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南海的人文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数读“艺术+南海”

2024年国庆期间,为期9天的丹灶“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累计吸引20多位海外艺术家、超1200人次村民参与,吸引15.3万人次打卡,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话题总曝光量720万次,登上《人民日报》,带动丹灶全域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17%。

自2023年11月中旬,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仅用94天的集中展期,为本地引来141万客流,并带动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到2023年2月中旬,“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百度、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携程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相关话题浏览量累计1392.9万。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自2024年11月16日开幕,举办范围从西樵镇延伸扩展至九江镇,覆盖面积达271.87平方公里,通过“跳村游”的方式,把10个艺术区域、5条艺术线路、95个艺术项目串点连线。主办方预计,为期三个月的正展期,将吸引超百万人次到访南海,带动实现超10亿元的旅游总收入。

撰文:陈梦

南方+南海读者群二维码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