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通过国家级评估,南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凭什么?

南方+

记者从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在2024年全国52个参评国家园中,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国家园”)以全国第4名的成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也是广东唯一通过绩效评估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2年,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两年来,南海不断推动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高效发展。目前,国家园已立项建设33个重点项目,建成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南海数智渔业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推动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4条经济薄弱村(居)共同发展,示范改造提升3909亩连片鱼塘。

两年来,南海不断推动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

南海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渔业,共培育5家水产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建有8个高质量水产绿色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超20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培育集聚了12家市级以上淡水鱼龙头企业,淡水鱼养殖面积达10.92万亩,产量达19万吨,渔业产值超41亿元,鲈鱼、鳜鱼等高附加值优势主导品种养殖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国家园建设过程中,南海立足地方发展基础和实际,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科技创新,聚焦“种业+水产”,通过发布县域“种业+”规划,加快建设南海区水产研究中心,与院士共建南海区优质鱼类育种及健康养殖研究院。园区还联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开展战略合作,建设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不断完善种业科研体系。目前,园区内共搭建科研平台16个,成果转化基地8个,获省级以上技术奖6项,诞生雄鳢1号、百雄1号等国家审定优质品种6个。

园区年鱼苗孵化量约2000亿尾,占全省的1/4,全国的1/7,在西樵、九江等镇已形成业内罕见的淡水鱼苗产业带水产“种芯”全国领先。

在西樵、九江等镇已形成业内罕见的淡水鱼苗产业带水产“种芯”全国领先。

国家园的建设也为南海区水产流通加工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合作桥梁。国家园内已集聚何氏水产、勇记水产等21家水产加工流通规模企业,淡水鱼加工流通基地面积超8.6万平方米,加州鲈、黄颡鱼、桂花鱼等优质鱼日均北运量占全省50%以上。园区水产品等预制菜加工体系强大,建成了一批鱼片、腌制和速冻等水产加工生产线,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年加工量约11.8万吨。

南海鲈鱼、鳜鱼等高附加值优势主导品种养殖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此外,国家园大力推进农业品牌集群建设,抓好渔业品牌认证、推广打响“南海淡水鱼”品牌矩阵,持续完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提升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当前,园区培育出3个鱼苗商标,7个粤字号农产品(水产)品牌,4个全国名特优新水产农产品,“南海鱼”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国家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园陆续开展南海优品汇、鱼乐节鲈鳜鳢产业论坛、开渔节、农民丰收节、大地艺术节等多项特色活动,通过“摸塘底”“数鱼花”等项目,吸引众多年轻人“以鱼会友”不断推动“渔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其中,南海优品汇系列活动吸引了超100万人次参与,拉动了过千万元消费,南海鱼乐节接待人数超5万人次,鲈鳜鳢产业论坛,活动现场线上直播人次超10万人次,宣传专题文章在全网平台点击量超30万次。

此外,国家园依托烟桥古村、松塘古村、鹭鸟天堂、龙舟基地、广东千古情等旅游资源,打造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路线3条,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示范点5个,使“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传承”新业态蓬勃发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过两年建设期,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各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园区资金规范高效利用,建设指标高质量逐步完成。接下来,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将以产业化行动推进国家园建设,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现代渔业发展,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通讯员 南农宣

二维码。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