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濠江实践①:基层如何化压力为动力?

南方日报 南方+

在国家一级渔港达濠渔港对面,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一期8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作为濠江区“工改工”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曾因土地回收和清拆工作陷入困境,最终当地街道社区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书记项目”带头攻克征拆难题。

作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濠江区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全区工作的总抓手。在2023年6个社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社区的基础上,2024年濠江区新增培育红光、红旗、葛陈、青盐、林后、岗背6个省级典型社区。

各社区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风貌提升、乡村绿化等多个方面,蹄疾步稳推进典型村建设,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典型社区的创建工作,探寻“百千万工程”濠江实践的基层密码。

利用古村落资源发展文旅

走进青盐社区,目之所及是一栋栋楼房,新建成的街心公园成为村民们闲聊散步的聚集地,文化广场上由非遗嵌瓷制作的“青盐社区”以及一幅幅盐文化墙绘作品鲜活生动。街边刚栽种下的小树苗迎风挺立。乍看之下,这里俨然一个新建村居,然而再往里走几步,就从“新街区”转入“古寨区”,随处可见老厝、古祠、落寂小院、石板路、老寨围墙,犹如穿行在一道道历史走廊。

青盐社区用墙画保留数百年的制盐历史。  南方+ 余丹 拍摄

青盐社区用墙画保留数百年的制盐历史。  南方+ 余丹 拍摄

地方志记载,南宋末年青篮乡初建,四周翠竹环抱,状如竹篮。青篮乡正是由青盐、青篮、青林三个社区共同组成,绵延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23年底,青盐、青篮、青林三个社区联合申报青篮乡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

如何保护、发展、利用好古村落资源,成为青盐社区一大课题。青盐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典春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青盐社区就已着手摸索青篮乡古村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历时数年,于2021年编撰出版了《行走青篮》一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青篮乡人文景观面貌以及青篮乡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如今,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青盐社区锚定省级典型社区创建总目标,提出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两条发展主线,实施三大建设工作、实现四项品质提升”的工作路径。其中“两大发展主线”之一便是利用好传统古村落文化和盐产业文化,发展文旅产业。据林典春介绍,社区历时3个多月制作了古村落导览VR,打造出一条500多米长的古村落游览线路。

沿着这条线路,记者看到了许多精心描绘的墙画作品,以及许多张贴在墙上的展板介绍,青篮乡制盐故事、珍珠娘娘和妈宫井传说、一乡两总兵故事、三奇巷故事等乡土内容映入眼帘,传递出原青篮乡人文内涵。“从去年至今,社区投入约400多万元用于道路升级改造,投入100多万元对古村落风貌进行提升。”近几个月,林典春和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行走于古村落巷道内,不时“揪出”需要提升改造的细节,例如对残垣断壁的清拆、屋顶草木的清理、老旧墙体的批档修复等,只为更好地呈现青盐古村落保护成果。

“在驻村的这段日子里,我见证了社区一步步的变化,街区风貌显著提升,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逐渐增强了。”驻濠江区达濠街道青盐社区第一书记邱莉荃驻村刚满两月,她表示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助推“百千万工程”在社区落地见效。

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工贸产业

改善人居环境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青盐社区围绕“百千万工程”施工图,积极开展人居环境与风貌管控提升,其中坑墘路的改造是一大民生亮点

从历史图片可以看出,坑墘路曾是一条仅有6米宽的乡村道路,路旁绵延着近1.2公里长的排洪渠。林典春说,坑墘路的改造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过去由于村民意见相左、改造成本高昂等原因迟迟未能推进。近两年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原有的排洪渠从明沟改为暗渠,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一步保护濠江海水生态;原6米宽路面升级改造为双向四车道市政路,村民车辆进出更加安全便利。

青盐社区积极开展人居环境与风貌管控提升工作。  南方+ 余丹 拍摄

青盐社区积极开展人居环境与风貌管控提升工作。  南方+ 余丹 拍摄

除此之外,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青盐社区动作频频:收回渔港经济区集体出租土地,清拆厂房2.6万平方米;积极配合实施渔港经济区及青州盐场工业片区5.6公里道路新建工程建设,实施南凤、南福住宅片区道路升级改造,扩建会汀港综合市场临时停车场等,实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提升。

提及渔港经济区,林典春颇为自豪地说,近年来达濠街道规划建设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这是利用“工改工”政策打造的渔港产业园,项目占地154亩,总投资超10亿元,其中青盐社区将近80亩集体土地折值参与项目合作,预计每年可以为社区带来100万元的集体收入。此外,社区利用会汀港片区集体30亩商住用地和15亩商业用地,规划建设美食广场与商业综合体,促进商贸服务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他表示,青盐社区将继续以“产城融合商贸发达”的定位因地制宜谋划工贸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增强社区“造血”功能,让集体经济“壮”起来,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盘活闲置用地增加集体收入

提到林后社区,可能许多市民群众并不知晓其地理方位,但只要说起龙虎滩旅游度假村,很多市民就会知道在哪里——林后社区正是位于濠江滨海街道的一个涉农社区,龙虎滩沙滩是社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据林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郑镇鑫介绍,林后社区的集体经济一方面来源于旅游度假村土地出租收取租金,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农业发展。近年来,林后社区持续整合集体闲置土地,加强土地出租和承包,将原本无人种植荒废的土地进行盘活并通过街道“三资”交易平台招租,由专业人员进行耕种,在中信大道两侧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镇鑫介绍,社区还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投入了一批惠民项目,对尾种秋、牙蕉湾农田片区进行排水沟建设以及对农田排灌沟及机耕路整修,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对社区农田灌溉和排水带来极大的便利。

林后社区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得益于近些年社区对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整体呈现出“小而美”的特色。如今村居环境整洁,规划舒朗有致,村落格局保存完整,建筑排列整齐、格局一致。村里的小公园,不时有村民到此开展休闲活动,其乐融融。

郑镇鑫说,林后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绿美生态社区,一方面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乡村绿化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向社区党员群众发放活动倡议书等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活动,为家乡添绿。今年共种植绿化树木115棵,并在辖区内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和“四小园”,辖区内现有树木约800多棵,“五边”“四旁”均已实现绿化覆盖。

 ■相关 

力争美食街明年5月完工

因缺乏统一规划等历史原因,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布局混乱、跨越缠绕等现象,濠江农村也不例外。

行走在林后社区,新旧对比颇为强烈:一侧是“三线”整治后,清新爽朗的民宅群,有些墙面还绘制了乡村振兴主题的墙画,非常引人注目;另一侧是挖掘机作业和断壁残垣遍地的清拆现场。

郑镇鑫告诉记者,近几年“三线”整治工作持续进行,一开始也遭遇群众反对的声音,但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疏导,群众很快能够理解,如今已基本完成改造工作,改造后的效果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老厝区改造则是从今年7月社区启动对辖区内部分危房的“应拆尽拆”工作,对排查出来的危房、闲房、残旧建筑进行大整治,截至目前第一期拆除面积约5000平方米左右,涉及47户。“我们对每一户房屋都进行严格的测量,并出具‘四至图’交由户主确认,确保无异议。”郑镇鑫表示,将继续进行拆除工作,这是一项长期工作。

长期开展的不止清拆工作,在郑镇鑫和社区党总支一众党员干部们看来,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耐心、有决心、有信心,安海路美食街就是一个例子。早在2019年,林后社区安海路临建店铺就启动清拆,清拆后计划推进林后美食街建设。但此后因为各种原因,项目进度缓慢。得益于“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美食街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5月建设完工。

记者了解到,林后美食街项目总投资约37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9700多平方米,主要建设4幢4层的商业楼,计划设置商铺50个,停车位71个打造集餐饮、娱乐、商业的美食一条街,预计建设完成后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约240万元。

自去年以来,林后社区先后作为市、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社区培育对象,郑镇鑫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对于我们社区来说也是一次机遇,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继续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

南方+记者 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