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也有大作为!产业强劲、旧圩焕新、城镇秀美,这是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的现实图景。
今年以来,佛山城管部门统筹开展城市美学系列实践,有效助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佛山生态建设走深走实。其中,杨和镇以“七个一”工程为笔,挥毫泼墨,曾经的旧圩镇变身“高颜值”,曾经的闲置地块变身“聚宝盆”,绘就了一幅美丽圩镇新画卷。
“七个一”工程焕新圩镇
告别以往的陈旧和杂乱,杨和镇杜鹃路呈现出一派整齐、美观的景象。道路两旁改造后的建筑外立面清新明快、美观大方,也为杜鹃路增添了新的魅力。
杜鹃路主街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牵头,深入实施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工程,包括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系统推动杨梅圩活化提升。
杜鹃路两侧的建筑外立面经过了统一的设计和改造,不再是参差不齐、杂乱灰暗的模样。以一街(杜鹃路)一河(杨梅河)为主轴,高明杨和打造“杨”辰“梅”景主题IP,杜鹃路在原有10栋红墙绿瓦建筑的基础上,对72栋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提升,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沿街累计整治“三线”2.5公里、绿化提升面积1150平方米。
杨梅河。
此外,高明杨和还推进杜鹃路户外广告管理示范路创建,统一为220家商铺更换门头招牌牌匾。曾经五花八门、大小不一的商铺招牌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统一设计、规范制作的门头招牌牌匾,既突出了商铺的名称和经营范围,又与街道的整体风格相融合。
在杜鹃路做五金生意已有十余年的刘燕君感叹说,“改造后,路面更干净、整洁,每天开门做生意的心情都更舒畅。”
在主街的改造过程中,一些老建筑得到了保留和活化利用,比如昔日的杨梅粮仓被改造成了“美丽圩镇客厅”,既保留了历史的记忆,也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
新建筑与老建筑和谐地并存在一起,展现了杨梅圩的过去与现在。在粮仓前广场种植簕杜鹃、杨梅树以及凤凰木等进行绿化提升,让昔日的粮仓“涅磐重生”,塑造成具有国际元素的“精神粮仓”,也成为了杨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展示窗口。
同时,30亩旧杨梅小学闲置地块也被盘活,用于新建杨梅中心公园,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将“闲资产”转化为“活资本”,做优10分钟生活圈,打通粮仓两侧道路,打开圩镇客厅周边公共空间并衔接休闲步道、绿美公园,提供多元化活动场地,实现区域式空间活化,激活街区内驱动能。
杨和圩镇客厅。
“城市家具” 彰显岭南文化魅力
“城市家具”是提升城市品质和风貌的重要抓手,既承载着公共服务和管理功能,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今年以来,佛山城管部门锚定“功能提升、环境提标、景观提档”目标,将“城市家具”品质提升工作与实施“百千万工程”相结合、与“制造业当家”相结合,以岭南范的“城市家具”带动城市品位格调跃迁。
在杨和镇,城管部门按照“分类设计、分类改善、分类实施”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一路一策”,通过“洁、清、绿、新”为抓手,指导并支援杨和镇做好城市家具样板街点位提升工作,营造出简洁清爽、规范有序、层次多样的良好形象。
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市容颜。城管部门对高明大道北、杨西大道北等关键路段绿化带、护栏、人行道、分隔墙等城市家具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冲洗保洁,力求“路见本色、洁净如洗”。
绿化美化升级宛如为城市精心装扮“绿色衣裳”。城管部门因地制宜,结合不同节点不同环境,对高明大道人和跨线桥的花坛、导流岛等实施绿化美化工作,更新跨线桥上花槽花卉做好垂直绿化,美化桥梁两侧的立体花槽,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以“杨和绿”为主色调,美化跨线桥周边人行道,道路粉刷也以绿色为主调,与周边绿植景观和谐交融,营造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的生态画卷。
此外,城管部门还以“点睛之笔”美化城市细节,对重要节点建筑、沿线路沿石、出入口周边步道、墙身等进行艺术彩绘提升,实现“一路一景、步步皆画”,让“近者悦远者来”。比如,杨西大道、高明大道装上了带有企业LOGO的灯箱,以及印有杨和特色LOGO墙的花箱,巧妙展示杨和镇“十里百企·智造走廊”的风采,实现园区路灯颜值提升和企业宣传的双赢。
撰文:南方+记者 刘佳伦
出品: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南方+佛山频道
杨和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