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通车,“穿江跨海 好吃到镇”——穿越“双通道”探寻江门地道美食第二季全新升级,第二期走进江门首个GDP千亿强区新会,与李锦记一起,共赴一场非遗美食盛宴!
穿越黄茅海跨海通道,过西部沿海高速的金门、崖南2个出入口衔接江门大道南延线便可来到江门新会。在这里,有七百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御膳”,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土特产”,有源起宋元的非遗传承,让你跨越时空,品尝历史的味道。
眼下正值崖门镇甜水萝卜丰收季。
崖门镇是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镇,也是新会的“南大门”。
古兜山下,甜水萝卜已有200多年栽种历史,是新会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美名远扬。每年冬至前后,甜水萝卜上市,来自大湾区的旅客慕名赶到甜水村,只为购买正宗的甜水萝卜,品尝这一年仅此一造的美味。
甜水村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顺流而下的古兜山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格外清甜。细沙和泥浆组成的沙浆粉田,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强,种出来的萝卜质地雪白、嫩滑脆甜、爽口无渣。
“根根不一样,才是正宗甜水萝卜。”种植户李永鸿介绍,丰收季节,每根甜水萝卜平均有5至6斤重,个头饱满。
甜水萝卜质地雪白、嫩滑脆甜、爽口无渣。
他提醒,甜水萝卜的储存有小诀窍。“将萝卜上面的叶子拔掉,只留少量根茎,不要用清水清洗,这样的‘5—6天储存法’能最好地保留甜水萝卜原本的味道。”李永鸿表示。
美食要有美景相伴。从甜水村出发大约10分钟车程就能来到YK营地,拥抱海风、品品咖啡,将远山与海景尽收眼底,享受休闲时光,还可以到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转一圈,看风景、品历史。
拔萝卜出了一身汗,中午必须上点“硬菜”。古井镇是新会历史文化名镇,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井烧鹅以其独特的古法炮制、精选的鹅品种、荔枝木独有的香味最负盛名。
这烧鹅可不简单,在古井镇天成街有一条特色烧鹅街,聚集着数十家烧鹅店,沿街的墙绘、装饰、铜人等都在诉说着这道历经七百多年传承的“御膳”历史。如今这只鹅已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调烧鹅酱汁,每天新鲜出炉,这样能给食客最好的体验。”恒益烧鹅老板、新会古井烧鹅制作技艺传承人吕日新表示,古井烧鹅制作需要历经12道复杂工序,其中填入鹅腹中的独门腌料最为关键,蒜蓉、砂糖、新会陈皮五香粉,还加入李锦记的调味品,使得整个烧鹅色泽诱人,味道层次更丰富。
古井烧鹅。
烧鹅、鹅肝、鹅舌、鹅肠、鹅翼、鹅红……不同的做法、独特的风味,这桌“全鹅宴”将一只鹅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让人欲罢不能。
吃饱喝足来个饭后甜点,李锦记酱油雪糕你尝过了没?位于新会圭峰会城街道的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设置了各具特色的科普路线,通过科普游览、趣味互动等形式,可以探寻李锦记的百年历程及独特文化,生动了解酱油酿制全过程,品尝“百年味道”的创新体验。
“一两陈皮一两金”,说起新会,一定有陈皮的一席之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与美食的融合历史悠久,其中陈皮八宝鸭最具本地特色。
八宝鸭原为清代宫廷名菜,后几经周折传至岭南,遇见陈皮,华丽蝶变成一道因地制宜的经典菜品。
“我们的陈皮八宝鸭选用广西南乡鸭,搭配莲子、糯米、红枣、薏米等多种滋补食材作为填充料,新会10年陈皮‘压轴出场’提香增味,口感丰富。”石涧渔村主厨邓大桥介绍,旺季一周可以卖出超50只陈皮八宝鸭,许多大湾区旅客会在周末来品尝。
陈皮八宝鸭选用广西南乡鸭,搭配莲子、糯米、红枣、薏米等多种滋补食材作为填充料。
要传承也要创新。陈皮千丝万缕球将鱼丸、陈皮丝、土豆丝炸至金黄,鱼丸蘸满李锦记沙律酱再裹上酥脆的陈皮丝、土豆丝,色泽金黄,一口下去外脆里嫩酱汁饱满,口腔充斥着淡淡的陈皮香。
“陈皮老姜焖黑山羊、陈皮油盐蒸海边、陈皮小炒黄牛肉、陈皮百合蒸鸡枞菌……”石涧渔村老板、新会区餐饮协会会长梁社长如数家珍。他表示,“双通道”通车有利于促进大湾区美食交流,石涧渔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会陈皮美食文化交流工作站”也会举办更多的活动,加强饮食文化的融合创新。
品非遗美食、游科普路线,穿越“双通道”探寻江门地道美食,快来江门新会,一起好吃到镇,开启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
◎相关阅读
【指导单位】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联合出品】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
【策划】朱伟良
【统筹】潘晓晨 李霭莹
【出镜/脚本】吴惠芳
【撰文】吕泳怡
【摄影】吕泳怡 熊毅
【摄像/剪辑】熊毅
【设计】区瑞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