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佛一医”)的经验值得关注。
近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联合相关单位发布了2024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全国典型案例,其中,佛一医的《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医院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提升》案例入选,成为佛山市唯一入选单位。
佛一医门急诊党总支部下基层进社区开展急救培训。 通讯员供图
党建引领
聚焦六大方面出实招
佛一医连续五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百强,是佛山地区的龙头医院。
近年来,佛一医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在把握新要求、打开新视野、开拓新局面、塑造新优势、凝聚新合力、健全新体系等六方面下功夫,为党建引领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提升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把握急危重症诊疗新要求方面,佛一医党委坚持人民至上、突出思想引领,推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理论教育体系,牢记医院“绵延百年医风,关爱生命无限”的使命,永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底色。
在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工作中,佛一医党委坚持传承发扬医院历久弥新的质量文化、关爱文化和家文化,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及其流程,关爱患者、关爱员工,以文化引领打开急危重症诊疗新视野。
围绕急危重症诊疗,佛一医党委构建协同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组织发起大项目,鼓励开展新技术,并定期开展督导和考核,有效开拓急危重症诊疗新局面。
为加快塑造急危重症诊疗新优势,佛一医党委坚持问题导向,致力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急危重症诊疗的发展优势。近年来,佛一医党员队伍中涌现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得主、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为凝聚急危重症诊疗新合力,佛一医党委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发挥先进党(总)支部和优秀党员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释放急危重症诊疗的“雁阵效应”。
在健全急危重症诊疗新体系的过程中,佛一医党委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龙头医院牵头作用、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作用,努力健全党委领导下的上下协同体系、紧密型医疗帮扶协助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上车即入院
跑出急危重症救治“加速度”
作为佛山地区的龙头医院,佛一医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成为提升佛山市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核心力量。
佛一医重症医学科医生在手术中。 通讯员供图
一方面,急危患者救治再提速。佛一医整合资源完善胸痛、创伤、卒中、重症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同步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动5G+院前急救、5G+预检分诊等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上车即入院”。医院还推动ECMO、床旁血液净化、床旁超声、床旁支气管镜等高难度新技术向急诊以及院前前移,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
另一方面,佛一医持续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症患者救治兜底。如完善重症病房建设,除综合重症监护室外,还在急诊科、麻醉科、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产科、心内科等设置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
以医院急诊科为例,其作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将服务端口前移,党支部统筹开展各类急救培训超1000场,覆盖了城乡20多个村居和100多个不同行业单位,受惠群众超过37万人次,为佛山群众提升自救和互救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佛一医疑难危重患者收治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均居全市前列;作为管理单位推动佛山市卒中急救地图持续优化升级,多次获得全国第一。
撰文:南方+记者 邱日华
通讯员 林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