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惠民,佛山市高明区创全省先河!12月17日,广东省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在高明区杨和镇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现场隆重举行,签约双方将在小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表示,这是广东省探索以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供给、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是广东水土保持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举措,广东省将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更多更优的水生态产品,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提高水利项目融资能力,助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河湖资源禀赋和优质的治水成果,因地制宜发展滨水文旅等水经济新业态,推动绿色水经济健康发展,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天签约项目以杨梅河西坑支流石水小学至大田桥河段(全长约1040米)开发权及井头旧粮仓地块(面积约4486平方米)使用权为交易产品,以“国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将小流域治理与文旅开发、绿色金融相结合,由佛山市明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基本出让款+开发经营项目营业收入分成”模式成交,其中基本出让款30万元/年,分成为营业收入10%。整个项目合同周期为20年,预计营收将达到1.5亿元,为镇村带来实际收益达2000多万元,实现企业和镇村双赢。
广东省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举行。朱苏娇 摄
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华丽变身
高明拥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大地园林化景观,已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高明先后推动实施陌上花开生态修复式公园、万亩柿子、西安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等生态项目,谋划建设荷城西江文旅经济带、杨和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明城红色旅游经济带和更合大香山农文旅融合经济带,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的核心区域、“佛山第一峰”皂幕山脚下,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一片欣欣向荣,但在一年前,这里两岸地形复杂,植被单一,每逢汛期或短时强降雨时,河段容易遭受冲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排洪不畅。
为充分用好宝贵生态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去年,高明成功申报“2023年广东省重点推进小流域治理提质增效项目重点推进县”,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入选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获中央水利发展资金补助1661万元。该工程总投资约3033万元,治理河道总长14.3公里,清淤3.33公里,建成景观水陂35座、节点公园8个,新建慢行步道5.48公里,绿化面积约2公顷。
今年6月,该工程完工后,环境靓丽的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迅速成为市民夏季消暑、玩水打卡的新热点,有效带动佛山第一峰——皂幕山片区的文旅消费持续火爆。今年下半年,皂幕山片区接待游客约26万人次,同比增长45.2%,也为清洁小流域生态价值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成效。杨和供图
全省首单落地!
生态价值“变现”
2024年9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纳入全省试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高明区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了交易产品选定、价值核算、资产评估等工作,于11月25日公开招标,12月3日顺利完成招标,成为广东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案例。
项目以杨梅河西坑支流石水小学至大田桥河段(全长约1040米)开发权及井头旧粮仓地块(面积约4486平方米)使用权为交易产品,以“国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将小流域治理与文旅开发、绿色金融相结合,佛山市明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基本出让款30万元/年和开发经营项目营业收入的10%成功交易。整个项目合同周期为20年,其中基本出让款每3年递增 3%。
高明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禀赋突出,价值转化潜力巨大。本次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签约,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佛山市副市长乔羽表示,佛山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积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高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高明区委书记姜岳新表示,高明将依托西坑支流良好生态优势,探索开发水上慢漂等特色产品,高质量建设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范例。
撰文:朱苏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